冬日农家最常见的消遣方式莫过于听书和唱戏了,刚刚收获了秋日的丰收,在严冬来临之际,大部分郑旺人思想中的艺术细胞开始分化和重组,一部部脍炙人口的郑旺柳琴戏戏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在郑旺,说起唱戏,年纪大的人耳旁总会响起一段段曲调优美、独具魅力的“拉魂腔”。虽然如今已经没有了当年街头巷尾众人听戏的辉煌,但在老一辈人心中却有着说不尽唱不完的“唱戏梦”。
郑旺柳琴戏作为土生土长的柳琴戏品牌,她始终围绕着“临沂柳琴戏”这条主线不变,在唱腔上又揉和了豫剧、黄梅戏等手法,和我们知名的柳琴戏又有很大不同。在创作上以其婉转悠扬的曲调、贴近郑旺各村现实的题材,深受当地百姓喜爱。“英雄剧团”——临沂市郑旺乡柳琴剧团就诞生于这片热土之上。临沂市郑旺乡柳琴剧团,原名临沂市洪瑞公社柳琴剧团,成立于建国初期,团内约有五六十人,当时的民兵爆破大队长赵连任、烈士赵开科均来自该剧团。在二十世纪40年代期间,赵开科同志不幸于湾林河边被捕,面对国民党烧红的烙铁,他咬紧牙关,誓死不从,最终壮烈牺牲,年仅30多岁。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临沂市郑旺乡柳琴剧团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送戏上门,曾生产过多部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剧目。从古装剧《小姑贤》《喝面叶》《五女兴唐》到老三篇《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再到革命剧目《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沙家浜》,除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临沂市郑旺乡柳琴剧团还结合本地乡风民俗,自编自演了很多带有地方特色的剧目,如《姊妹易嫁》《卧龙求凤》《彩石峪》《沂蒙霜叶红》等,一出出耳熟能详的唱段中融入了特有的“红色沂蒙”精神。
柳琴戏作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文化精粹,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内容和形式也在与时俱进,这种独具魅力的“拉魂腔”在老一辈人心里扎了根,而年青一代的“柳琴梦”还在继续……(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