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jpg

“今天这个会要是开成了,我以后就是咱们村的村支书,咱们村的事,我都管!”“你这城里的公司办得好好的,怎么就想起来回来,一定要当这个村支书啊?”影片《梦想沂蒙》片头的音乐一响起,仿佛将人们一下拉到了沂蒙这片土地。沂蒙,是一个记录着厚重历史的地方,是一个厚藏着人民深情的地方,更是一个承载着党和国家精神财富的地方。这个地方,也并非第一次呈现在赵冬苓的笔下。

2019年8月22日,电影《梦想沂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全国首映,“金牌编剧”赵冬苓作为主创人员来到了首映礼现场。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对赵冬苓进行了专访,就这片土地、这部影片与赵老师进行了对话。

“今天的沂蒙和基层党员干部,是沂蒙精神的代代传承”

红色沂蒙,因其特有的山水人文,一次次被搬上荧屏荧幕。《沂蒙山人》、《沂蒙》、《斗牛》、《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等一部部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从这片土地上诞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老区的人民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儿女,上演了一幕幕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从乡间老人的口口相传,到文学影视的传扬歌颂,让人们或多或少地都有所知晓。历史上的楷模已不陌生,而新时代下的英雄沂蒙人物,却似乎甚少被人们关注和了解。电影《梦想沂蒙》,正是这样一部在新时代背景下,以“齐鲁时代楷模”王传喜为原型,融合刘嘉坤、梁兆利、曹厚海等优秀农村党员干部典型事迹的作品。

《梦想沂蒙》讲述了怀揣振兴乡村梦想的梁嘉喜(郑昊 饰),毅然放弃在城里经营的企业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各种诱惑和困难面前,他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带领党员群众建设农业示范园,共同走上致富路的故事。片中的梁嘉喜是一位楷模榜样,却更是一名最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他的原型来源于不止一人,而这些原型人物,则是触动赵冬苓执笔创作的最大动因。

赵冬苓谈到,她在创作电视剧《沂蒙》之时,采访过很多临沂的基层党员干部,今天来到的5位楷模人物里,她自己就认识3位,并且亲自采访过2位——王传喜和刘嘉坤,而实际上最后剧本的创作,也是将这两个人、两个村的故事结合在了一起。“梁嘉喜”的名字,便也是来源于此。

“今天的沂蒙,包括新一代的临沂基层党员干部,他们的精神都是由沂蒙精神一代代传承而来。”赵冬苓说道,“其实关于很多王传喜的故事,我都没有写上,可能我写上后很多观众都会觉得匪夷所思,比如我举个例子:王传喜他们村(兰陵县代村)里的党支部,一年365天,每天早上6点钟要开会,是每天早上,没有一天不开!只有年初一这一天早上,是6点半开。想一想这一点,可能我自己都做不到。但你看看他们班子里的人,他们每天早上来开会都很高兴、很愉快,并没有觉得是一种牺牲,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个集体,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在鼓舞着他们。”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我们都有现代病,每个人都觉得无依无靠,觉得非常孤单。但是这一代的沂蒙人,从我党到沂蒙山开始发动群众,所谓的沂蒙精神、沂蒙人物,他们具有了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和一个集体连在了一起,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也有了价值和意义。”赵冬苓从王传喜所在村的党委班子里,总结出了她眼中沂蒙人从过去到现在最大的精神特点,而后又谈及了平邑县九间棚村的故事。“你会觉得九间棚这个地方,人怎么会在这个地方生活,又是怎么能在那样一个地方创作了这么一个奇迹,临沂人真的是很了不起,这是我发自肺腑的感受。”赵冬苓谈到九间棚的故事,感慨不已。其实她这样的感慨,也早已融入了她的笔端,在《沂蒙》这部作品里,赵冬苓将自己的个人感情进行了最大化的表达和融入。“在任何时候聊起来,我都会说《沂蒙》是我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这不是我影响最大的作品,但却是最令我骄傲的一部作品!在这样一个商品经济的环境下,大众文化题材的流行趋势下,我完成了一次完全艺术性的表达,这是最令我自豪的!”

“他就在地上,种出了大家的梦想。”

沂蒙精神,源远流长,一代代英雄楷模的形象仿佛一直未曾远去,在一部部作品中与我们精神相伴,鞭策一代代沂蒙人奋勇前行。关于沂蒙的作品赵冬苓已不是第一次创作,但对于《梦想沂蒙》这部影片,赵冬苓却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创新和思考。

赵冬苓谈道,《梦想沂蒙》的片名,来自于导演高一功的提议,但这个元素的发现,却是由上一部作品接承而来,也是在采访过程中的发现。“上一部写了沂蒙人的觉醒,这一部写的是沂蒙人的梦想。其实我在提出的上一稿中,剧本的名字叫做《种出一个梦想》,这也是我很深的感受。”赵冬苓聊到了在剧本创作期间,她曾走访了很多沂蒙土地上的乡村,也看到了中国广袤的乡村土地上,最写实的现状与问题,“我们走到很多地方的农村去,经常会为农村的一些情况感到很着急,会感觉我们国家农业似乎很凋敝,农村也很萧条,你看不到年轻人了,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啊、孩子啊和一些妇女,”赵冬苓在谈到中国凋敝的农村现状时,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忧急,但转而一个“但是”,神情里又迸发出一种光彩,“但是你在代村,看到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年轻人都在那,很安心地做农业,甚至把农业做成了艺术,在土地上成就了一个个花园。我觉得王传喜真的是了不起,他就在地上,种出了大家的梦想。他让你觉得这个地方是值得你奋斗的,是值得你在这留下,做一些事情的!”

村里的党员干部,或许是最普通、最不起眼、最色彩黯淡的一批基层干部,但他们却做着最贴近百姓生活、最知晓百姓冷暖的工作,正是这些自己最身边、最地表的温暖给了农村土地上的人民最踏实的依靠,而这一片片土地,也在这些干部们的手中捂暖捂热,养出了一个个家庭的春暖花开,也升腾起了一代代人奋斗的梦想和希望。

“我会一次次回去,为这片土地一直写下去。”

从电影《斗牛》到电视剧《沂蒙》,赵冬苓为沂蒙这片土地提笔,已然不是第一次,这片热土对赵冬苓似乎有着一种深深的魔力,让她闻之关切,谈之感叹,写之感人。

赵冬苓说:“我觉得沂蒙这个地方,真的是对我意义非常,倒并不是临沂市授予了我一个荣誉市民的称号,而是我曾在这里写出了我最骄傲的作品。我觉得这个地方对我的吸引力不是其他地方可以比拟的,我可能会一次一次地回到这里,挖掘这里,为它继续写下去!”

“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曾经的沂蒙文化辉煌灿烂,如今的沂蒙精神走向全国,沂蒙老区,焕发出了一种新的精神力量,涌现出了一代新的时代楷模。新的“琅琊名士”,一定会在赵冬苓的笔下焕活出不一样的时代意义,也必将为新时代下的中国发展,诠释出沂蒙精神的全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