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辉(1897-1946)云南省彝良县人。1915年入滇军当兵,因作战勇敢升至营长。1922年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团长、旅长、第六军第二纵队长、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九军团军团长。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1月,罗炳辉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任统战组组长,负责抗日前线国民党六十军的统战工作。10月,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随后,任新四军一支队副司令员。次年5月,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7月,任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9月初,他率五支队挺进(天)津浦(口)路东,很快打开路东局面。1940年3月,他奉命率五支队增援津浦路东,击溃韩德勤部常备十旅,取得半塔保卫战的胜利,使路东、路西迅速建立了人民政权,开辟和巩固了淮南根据地。皖南事变后,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师副师长。1941年3月起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与师长张云逸一道,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完全控制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42年下半年,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日本投降后,罗炳辉任安徽省主席。1945年9月,华中野战军第二纵队组建后,罗炳辉任司令员。11月,他率部进入鲁南地区阻击国民党北犯之敌,歼敌4个师,俘敌副师长余怀安以下4000余人,敌人败退界河镇,是夜,歼灭界河守敌,入鲁首战告捷。8日,徐州之敌兵分3路,向鲁南进犯。陈毅、罗炳辉指挥二纵队歼敌2000多人,迫使郝鹏举在台儿庄起义。1946年4月,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6月9日,在罗炳辉的指挥下,第二纵队向盘踞枣庄的军队发起进攻,歼灭国民党军队2.8万余人,受降国民党军4000余人,迟滞了国民党军北进,为山东八路军主力部队向东北进军创造了时间,并挫败了国民党打通津浦路的计划。他多年征战,积劳成疾,从1937年起,就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病。1946年6月中旬,陈毅、罗炳辉在峰县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中,罗炳辉病发,经陈毅多次劝说,21日方乘车去临沂治疗。在车上几次休克,下午5时,车到兰陵,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时年49岁。罗炳辉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罗炳辉去世后安葬于临沂。1947年3月底,国民党军占领临沂后,发现了罗炳辉的墓地,毫无人道地把他的遗体挖出来,丢在沂河沙滩上,被当地老百姓偷偷掩埋。1949年,罗炳辉遗体被重新安葬在临沂革命烈士陵园。中共中央认定罗炳辉是“立功尤著”的红军高级将领和抗日名将。1989年,罗炳辉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著名的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罗炳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