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榘(1909—1995) 湖北省荆门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排长、副连长、副营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参谋长,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教导营营长、第四师参谋长,红三十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参加了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士榘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参谋长,协助三四三旅旅长陈光指挥了广阳伏击战,歼灭日军1000余人。之后,陈士T率三四三旅补充团开辟晋西抗日根据地,1939年,第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后,陈士留在晋西坚持敌后抗战,任八路军晋西支队(亦称陈支队)司令员,广泛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为保卫和发展晋西南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部队从原来的1个团发展到3个团,扩大兵员1万多人。1940年,陈士率三四三旅补充团(简称陈支队)离开晋西抗日根据地,进入沂蒙山区.任第一一五师参谋长,参与指挥巩固和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许多战斗。依靠根据地人民群众,转战滨海、鲁南,痛歼日伪军,有力地开展了反蚕食斗争,恢复和建立抗日政权,保卫和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1941年到1944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日伪军在滨海区南部的赣榆县城青口到沿海各村镇盖岗楼设据点,封锁海岸线,围困沂蒙山区。为了尽快发展滨海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在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的指挥下,与山东纵队二旅配合,打响了青口奔袭战,打破了敌人的海上封锁,巩固了滨海抗日根据地。1943年3月,第一一五师与山东军区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军区。整编中,教导二旅与滨海军区合并,成立了滨海军区,陈士榘任滨海军区司令员。1943年11月19日,陈士率部发起赣榆战役,以牺牲3人、伤37人的微小代价,全歼伪七十一旅两个团和伪保安总队、盐警总队2000余人。1944年至1945年,在滨海区发起局部攻势和全面大反攻作战,恢复和扩大了滨海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罗荣桓、萧华等挺进东北之后,陈士留在山东解放区,任山东军区参谋长、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与陈毅、黎玉等组织津浦路前线作战,阻击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1946年1—10月,担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八路军代表团整军处处长兼参谋长。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鲁南战役后,陈士参与组织指挥泰安战役、莱芜战役、孟良箇战役。华东野战军分兵作战后,兼任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司令员,与兵团政委唐亮率部转战鲁西南,进军中原,协助冀鲁豫野战军作战,参加了豫东、济南、淮海等重要战役。1949年1月起,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兼第八兵团司令员兼南京警备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党委代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士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195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1958年兼任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委,负责西部导弹实验基地的勘察和建设,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作出重要贡献。1975年任中央军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