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竹庭(1912—1943)江西省广昌县人。1927年秋,参加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后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秋,符竹庭出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巡视团主任。1936年6—12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期高干科学习。毕业后调任红四军政治部副主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随后同杨勇等到晋东南扩军近3000人,成立第三四三旅补充团,任政委。1938年10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与萧华一道挺进敌后,开辟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率政治部和部分武装分散活动在阳信、惠民、商河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1939年底调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部主任,与杨勇、萧华一起创建了鲁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冬任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委兼鲁南区党委书记。1941年春率部东进滨海地区,与旅长曾国华一道指挥青口战役,解放了从赣榆到柏汪的大片地区,创建了滨海抗日根据地,打通了海上与华中、胶东的交通线。1942年春,组织滨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反蚕食作战,收复了被日军蚕食的部分地区。1943年1月,他率教导二旅攻克日军在鲁南的主要兵站基地郯城,取得郯城大捷。1943年3月,滨海区党委和滨海军区成立,符竹庭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他与军区司令员陈士加强对日伪军的武装斗争,将滨南、滨中、滨北连成一大片,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滨海区的重要出海口和集镇均为我军控制,为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长期驻扎滨海起到了重要作用。11月,他和陈士率部攻克日伪军蚕食该区的前哨阵地赣榆城,粉碎了日军企图打通海(州)青(岛)公路、蚕食滨海抗日根据地的阴谋。日伪军在赣榆城惨败后,于11月26日晨纠合新浦、青口之兵 600余人,偷袭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黑林乡马旦头村。符竹庭在带领警卫员检查部队工作时与日军援兵遭遇,不幸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1岁。牺牲后安葬在抗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