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暮桥(1904—2005) 江苏省无锡县人。1926年投身铁路工人运动,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捕入狱。在狱中,学习经济学、哲学、历史,为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1931年后开始从事中国农村经济调查,1934年任宣传抗日救亡著名刊物《中国农村》主编。1938年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教导总队训练处副处长、抗大五分校训练部部长。在行军途中写下了《中国革命问题》和《政治经济学》等著作。这两本书在革命者中广为流传。刘少奇指定《政治经济学》为干部读物和学校教科书。

抗战全面战爆发后,薛暮桥参加了新四军,担任军部教导总队政治教官。在历险皖南事变之后他辗转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主持经济工作。一个难题摆在薛暮桥的面前:在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日伪政府发行的伪币的压力下,根据地发行的抗币处于劣势,物价急剧震荡。

薛暮桥研究认为,稳定物价的唯一办法是驱逐法币,使抗币独占市场。这一举措实施后不久,抗币和法币的比价便由原来1:2变成了1:6,囤积法币的地主纷纷抛出法币,抗币占据了市场,物价大幅回落;为防止物价继续下挫,根据地加大抗币发行量,购进物资,从而稳定了物价。

1943年先后任中共山东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工商局局长、省政府秘书长兼实业厅厅长。通过发行根据地货币,排挤伪币,成功地领导了对敌货币斗争和贸易斗争。同时,在他的领导下,根据地开办了盐厂、灯泡厂、枪械修理厂、织布厂等一系列工厂企业,为战胜敌人的封锁,壮大敌后根据地,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政治上、经济上的胜利。

解放区没有黄金和外汇,怎么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西方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就货币和价格的关系,薛暮桥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货币的价值决定于货币发行数量,而不取决于它所包含的黄金价值。30年后,世界各国废止金本位制,“币值决定于货币发行数量”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原理了。

抗日战争期间,山东抗日根据地通过发行“北海币”,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货币市场,战胜了敌伪在货币金融上的侵蚀和掠夺,从而稳定了根据地的经济,安定了人民生活,支援了战时财政和解放区经济的恢复发展,也有力地支援了战争的胜利。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其全部活动具有“战时金融”和“地方金融”的特点。北海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山东革命根据地的主币,在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山东解放区乃至华北、华中解放区的本位币。北海银行为山东革命根据地与解放区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兼私营企业局局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著有《中国农村经济常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我国物价和货币问题研究》《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管理经济》《当前我国经济若干问题》等。薛暮桥是亲身参与中国两个经济体制创建的中国经济学家。薛载桥于2005年7月22日去世。中国现在世的经济学家里,再没有人有他对中国经济体制产生这样的影响,在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制建设阶段,都曾亲身参与设计。他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八、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3月,获第一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