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践行沂蒙精神与提高政治规矩自觉的互动生成关系[①]
孙海英(临沂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临沂276000)
摘要: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政治规矩的提出实现了新时期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又一重要创新。政治规矩和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就是党和沂蒙人民践行政治规矩的过程,沂蒙精神生成和升华与中国共产党政治规矩的发展和完善是互动共生的同一过程,是从精神追求和纪律约束两个维度凝练出的宝贵政治财富。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与提高政治规矩自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关键词:沂蒙精神;政治规矩;互动生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五周年讲话中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初心就是我们的初衷目的是什么,我们走过了什么样的路,我们一路走来靠的又是什么。不忘初心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信仰、守规矩和重行动。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政治规矩的提出实现了新时期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又一重要创新。强调讲政治规矩就是要不仅把它变成治国理政和从严治党的常态理念,而且要通过提高政治规矩自觉,实现广大党员干部严于律己的内在自觉和外化的实际行动的统一。
一、党的政治规矩和沂蒙精神的形成都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
尽管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所多出提出过要讲规矩,但首次提出政治规矩这一概念是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和“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政治规矩一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实际上,政治规矩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展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的整个进程中。同样,我们梳理沂蒙精神形成、发展和丰富升华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践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历程。可以说,党的政治规矩形成和伟大的沂蒙精神的生成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
1、从文化渊源上看,二者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体现
任何意识或精神都能从文化层面上找到其渊源。融入中华文化血脉之中的规矩意识,已构成中华民族群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关于规矩,一说最早出自于《管子》,一说源于更早的夏禹时期。我们无意考究其渊源,只是说把规矩解释为规章法则或校正圆形、方形的工具,有时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或强调做任何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等等并无歧义,特别是语出《孟子》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的俗语更是妇孺皆知。中国人始终把规矩视作客观的标准,不可逾越或违背,把守规矩或不失规矩,作为对自己品行要求的传统由来已久。《通典》说:“规矩权衡不可枉。”表达的就是规矩的刚性要求,我国古代先贤也以“平生不失规矩”要求自己。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的“规规矩矩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都是传统规矩意识的具体体现。[②]可以说,今天倡导守纪律讲规矩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齐鲁文化双重孕育的成果。秉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固守”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老规矩”,沂蒙人民形成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性格特点和意志品质,也奠定了沂蒙人民朴素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长期的人文浸染,造就了沂蒙人民尚道义、重气节、朴实善良、憨厚正直和永不服输的优秀品质。正是这种宝贵的精神品质,为沂蒙精神的孕育提供了最为原始的素材。当它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相融合,便迅速脱胎换骨蜕变为先进性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恪守规矩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沂蒙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场坚定爱党爱军等基本内涵既是对沂蒙人民传统文化心理的延续,也是对党所倡导的政治规矩的最好遵循。
2、从生成基础上看,二者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基于实践的观点,王岐山同志就我党政治规矩进行了阐述,指出政治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规则、组织约束、优良传统和工作习惯。这一概括,我们也可以从回溯党的历史中得出一致的结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奋斗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规矩作出了卓越贡献,提出了“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和“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等,这些政治规矩依然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遵循。[③]回望历史,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西伯坡时期提出的“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的六项规定,这些政治规矩都是我党革命实践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中共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正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依据新时期国情党情的变化适时提出的政治规矩。因此,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
沂蒙精神根植于中国共产党下的沂蒙大地革命实践沃土,在沂蒙人民不懈追求自由解放和富裕文明的奋斗中,孕育形成并不断发展。沂蒙精神的形成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革命战争年代,这是其形成时期,其主要体现就是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沂蒙山区作为山东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战争考验,从亲身经历中体验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第二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沂蒙人民以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实际行动与成就诠释和传承着沂蒙精神。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将沂蒙精神的内涵进一步延伸到农业生产、社会主义建设领域,赋予沂蒙精神以艰苦创业的内涵。第三个阶段,在改革开放以来,以九间棚、沈泉庄村等为突出代表,沂蒙精神的发展体现为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第四个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大美临沂建设、北城新区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中,赋予沂蒙精神以科学精神、理性精神的深刻内涵。
3、从内涵构成上看,二者的核心理念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的规矩的总体论述,具体说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第二,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第三,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第四,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同时,习近平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也有详细的论述:“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党内很多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行之有效,反映了我们党对一些问题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由此可见,从概念的层面,“党的规矩”的外延要比“党的纪律”更大,涵盖了党的传统和惯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是不成文的、相对柔性的规矩,同样需要遵守。习近平指出:“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些新的观点和论述,不仅进一步明确了从严治党的又一利器,而且是新时期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创新之举。
因此,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约定俗成且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同党章、纪律和法律等一样,也是重要的政治规矩。党的政治规矩蕴含着党的政治信仰、政治坚守、政治纪律以及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等内容,这既是对党员干部政治标准的总体要求,也是对党员干部政治坚守的总体概括。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升华优秀民族文化品质,逐步砥砺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群体意识和可贵革命精神。沂蒙精神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永远跟党走坚守的政治立场和崇高政治信仰,以不忘初心永不服输的传统思想意识展现的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和科学理性精神,以崇尚大义无私奉献的情怀诠释的价值取向和群体意识。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和拓展,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与党的政治规矩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此外,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治规矩,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沂蒙精神在形成是不可想象的,这不容置疑。
因此,比较党的政治规矩和沂蒙精神的内涵可以看出:二者尽管在具体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在政治信仰、政治坚守、创造主体和价值取向等核心理念方面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
4、从党建作用上看,二者都是实现从严治党的重要利器
“现代政党都是有政治纪律要求的,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成其为政党。就是西方国家,主要政党在政治方面也是有严格约束的,政党的重要成员必须拥护本党的政治主张、政策主张,包括本党的意识形态。”[④]政治规矩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强调:“我们党是肩负着历史使命的政治组织,必须有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对于沂蒙精神的重要地位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1月考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山东是革命老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今天党的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沂是革命老区,孕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红色资源丰富。临沂市着力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将学习和践行沂蒙精神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了独具沂蒙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红色培训品牌叫响全国。迄今为止,已经有4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和160余家省级机构在临沂设立了教学基地,累计承接国家部委、省内外各类班次3000多个,累计培训学员17.8万余人次,参训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可见,无论恪守党的政治规矩还是践行沂蒙精神,对于实现全面从严治党都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党和沂蒙人民对政治规矩的践行是沂蒙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
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就是党和沂蒙人民践行政治规矩的过程,沂蒙精神生成和升华与中国共产党政治规矩的发展和完善是互动共生的同一过程,是从精神追求和纪律约束两个维度凝练出的宝贵政治财富。现阶段,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与提高政治规矩自觉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的精神旗帜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从一定意义上,沂蒙精神是实践的产物,也是党和沂蒙人民在践行政治规矩过程中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和图富强奔小康的伟大实践,就是不断践行和丰富政治规矩的过程,也同时夯实了沂蒙精神形成、发展、丰富和升华的实践基础。
从文化生成的过程看,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沂蒙地域精神的互动互生的结果。文化的地域性并不排斥文化的共性,沂蒙精神也一直不乏与时俱进的包容性。但沂蒙精神的形成不是外来文化简单植入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也因恪守其政治规矩迅速得到沂蒙人民的认同和拥护。从某种意义上,是老规矩和新规矩的交融催生出一种更为纯碎的先进的政治规矩,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沂蒙人民共同的政治遵循。
从文化创造的主体看,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则是党领导下的广大沂蒙群众。沂蒙精神最突出的特质是来源于群众,创造于人民群众,是群众路线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可以说,作为文化创造主体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从进驻沂蒙山区开始,就恪守“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规矩,才与人民群众一道缔造了唇齿相依的党群关系和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才共同熔铸了惊天泣地的伟大沂蒙精神。
从新文化的来源看,沂蒙精神是党领导沂蒙人民革命和改革开放践行政治规矩的产物。沂蒙精神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善升华于改革开放和建设“大美临沂”的新时期。从“红嫂精神”“历家寨精神”到“九间棚精神”“经济开发区精神”“兰田商城精神”为突出代表的沂蒙精神,不仅承载着质朴感人的历史记忆,更多铭刻着鲜血和生命浸透的实践的烙印。“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得解放重返战场”,沂蒙人民恪守“心向共产党”的政治规矩,用乳汁书写了“红嫂情深”至纯至真的人间大爱;“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民”,中国共产党践行“打江山为百姓”的政治规矩,用鲜血谱就了“山高水长”浓墨重彩的惊世华章。
反观现实,聚焦以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反面教材,也正是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致违法犯罪,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强调讲政治规矩绝不仅仅是让历史照进现实或让反例警示当今,更重要的是要有以史为鉴的胸襟和未雨绸缪的远见;强调讲政治规矩也绝不仅仅是创新一个概念或理论,更重要的是把它变成治国理政和从严治党的常态理念,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严于律己的内在自觉和外化的实际行动。
可以看出,没有党和沂蒙人民对政治规矩的践诺,没有党和沂蒙人民高度的政治规矩自觉,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是不可想象的。
三、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是提高政治规矩自觉的有效途径
我党之所以“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仅在于“立规矩正党风”,更在于“守规矩律言行”。建筑制度防线固然重要,强意志练定力更不可忽视。因此,强化规矩的约束和惩戒的同时,提高对规矩的自觉坚守才是根本。
《周易》中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可见,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自觉意识会促使一个人的言行自律,有利于一个人的个人修为的提高和事业成功。《汉语词典》对自觉的解释是:自己感觉到觉察到;自己意识到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或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从哲学层面上,自觉是内在自我发现、外在创造性的自我救赎自我解放意识。在这里,自觉更强调主体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可控性。
从自身修为层面上,讲规矩必须培养规矩自觉。可以这样理解,政治规矩自觉是指是对我党政治规矩的作用和意义的深刻理解、对政治规矩意识的主动把握、对遵守政治规矩责任的主动担当。具体的说,讲规矩不仅仅是对党员干部的约束,也是对党员干部的保护;守规矩不仅仅限于惩戒和高压,更是一种内在意识觉醒和外化行动自觉的统一;守规矩不仅仅是履行义务和责任,更是和党一起对肩负的历史使命的主动担当。如果一个人具备较高的规矩自觉意识,那么他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反之,缺乏必要的规矩自觉,就很容易出现放松个人党性要求、为官不为和脱离人民群众等问题,甚至滑向违法犯罪的境地。
唯有自觉才能自律,才能律人。正如唐张九龄《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曰:“不能自律,何以正人?”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官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树立政治规矩自觉,才能摆脱成为情绪、欲望、权利和感情的奴隶,才能以自觉带动自律和律人,以提高个人修为带动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建设健康发展。
如果说沂蒙精神的生成是践行政治规矩的实践的产物,那么新时期培养政治规矩自觉也必须充分发挥沂蒙精神的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看,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就是守纪律讲规矩的具体表现,也是提高政治规矩自觉的有效途径。
1、靠信仰的力量恪守“党的领导”这一根本的政治规矩
沂蒙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坚持的是永远跟党和爱党爱军的坚定政治立场和崇高政治信仰,是沂蒙人民政治觉悟的高度体现。这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当年沂蒙百姓为什么会坚定地支持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共产党人用杰出的表现,赢得了广大沂蒙百姓的心。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谢春涛曾总结说,是因为共产党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实行真正的民主和共产党人高度廉洁。他还进一步引用毛泽东曾在延安自豪地说,在陕甘宁边区十个方面“没有”,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结党营私之徒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共产党用讲规矩守规矩赢得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坚持党的领导,贯彻群众路线,才能赢得民心取得胜利。人民是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学习和把握沂蒙精神必须向人民虚心学习。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抗日模范村”渊子崖村、为孟良崮战役胜利作出贡献的“女子火线桥” 、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 、“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 等等,这些涌可歌可泣的人和事,足以感天动地,更足以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将极大地震撼有官僚主义作风的党员干部。当前在“两学一做”中,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扪心自问:普通的沂蒙群众尚能如此,党员干部还能在守规矩上打折扣吗。因此,沂蒙人民崇高信仰和坚定立场,对于我们今天讲政治规矩仍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政治规矩自觉,汲取沂蒙精神的营养,必须学习沂蒙人民的高度政治觉悟和崇高政治信仰。
2、以无私的情怀践行党章“为人民服务”这一总的政治规矩
沂蒙精神是以崇尚大义无私奉献的情怀诠释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先进群体意识。这是沂蒙人民价值取向的主干,是沂蒙人民思想觉悟的高度概括。在沂蒙老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420万人口中有120万参战支前,20万参军入伍,10万英烈血洒疆场。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乳汁为战争淬火,用独轮车碾碎旧世界。建设时期,20世纪50-60年代40万沂蒙农民为修建水利工程,顾全大局,舍弃家园,甚至搬上贫瘠的荒山。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秉承着老一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传统,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主动地承担义务和责任,公而忘私、自我牺牲、甘于奉献。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困难、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九间棚精神”,开拓创新、科技进步“经济开发区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兰田商城精神”,不仅把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做出了新的诠释,而且进一步丰富升华了沂蒙精神。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和“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这一段文字,沂蒙人民是用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来诠释的。当生命都可以舍得时,还有什么奉献比这更无私?当人民群众都可做到,我们的党员干部还有什么理由不冲锋在前?沂蒙精神是“守纪律讲规矩”的鲜活的教科书,因为实践沂蒙精神的是明德英、祖秀莲、王焕于等一串串名字构成的红嫂英雄群体,是“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悲壮誓言,是“拿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长江”的实际行动。“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学党章讲规矩,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沂蒙精神就是最好的教材,沂蒙人民就是最好的老师。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实质是利益调整引起的利益失衡。其中,党群利益关系问题就是众多利益关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当前利益格局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和变化,这对党群关系建设提出了挑战。实际上,那些党群干群矛盾突出的地方和备受社会诟病的特权问题,无非不是与民争利问题。“若争小可,便失大道。”失去民心,往往就是从漠视群众利益甚至侵害群众利益开始的。说白了,处理党群关系就是解决好两者的利益关系问题。对此,党章总纲中明确写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实际上,明确并遵守这一总规矩,处理党群关系化解党群矛盾本身就不是很复杂的问题。至于争论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还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是对党章的无知便是对政治总规矩的漠视,那些与民争利的行为更是对政治规矩的恣意践踏。
3、用初心不忘坚守“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这一重要政治规矩
沂蒙精神是以不忘初心永不服输的传统思想意识展现的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和科学理性精神,这也是沂蒙人民价值取向的精神特质,是沂蒙精神的基调。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自由解放、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及时向全党指出了:“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并号召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⑤]正是秉承我党这一优良传统,沂蒙人民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在建国后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借着“一双手、两个肩,一把镐头一张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向大自然开战中涌现出了莒南县王家坊前、高家柳沟、厉家寨等先进集体,成为当时全国农业的典型代表。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沂蒙人民开拓奋进,求实创新,“罗庄现象”、“九间棚现象”、“临沂批发城现象”、“苍山蔬菜发展之路”、“莒南供销社经验”和“南坊建设模式”又一次让这片红色的沃土引人关注,特别是充满实践创新与理性价值的“临沂模式”更是聚集着全省、全国甚至世界的目光。沂蒙人民取得巨大成就再次印证了:只有把开拓奋进艰苦创业当做一种传统、一种惯例和一种政治遵循,我们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兴旺发达蒸蒸日上。我们的党员干部也只有把开拓奋进艰苦创业视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规矩,培养高度的政治规矩自觉,才能克服“为官不为”懒政思想和好逸恶劳的不良作风,才能真正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总之,树立和提高政治规矩自觉,沂蒙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和巨大精神力量。新时期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既是守纪律讲规矩的具体表现,也是不断提高政治规矩自觉的有效途径。这既是我们的初心所在,也是我们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力量源泉,更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②] 张英伟,如何理解习近平关于严明政治规矩的重要论述,光明日报,2015年03月31
[③] 陈超,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规矩,《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4)
[④] 习近平,《严明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第 133页
[⑤]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