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的沂蒙精神
徐东升
摘要:
沂蒙精神是沂蒙党政军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共同铸就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崇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一支璀璨的花朵。沂蒙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它生动揭示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一、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时代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丰富历史形态和沂蒙精神的重要历史地位。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一支璀璨的花朵,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红色精神、革命精神的有机契合与熔铸,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一座精神丰碑。
1、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精神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沂蒙精神是中国先进分子在沂蒙大地上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结出的精神硕果,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年代面对党旗庄严宣誓、表明初心及其后投身于颠沛流离、艰难曲折、九死一生的革命过程中血与火浇筑形成的红色革命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沂蒙精神,扎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文化沃土之中,传承了中华民族初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核心要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地区的党员干部从党和人民的事业出发、从革命成功的大局出发,以高度的革命自觉把讲政治摆在首要地位,坚决维护和自觉服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国家统一、国内和平积极参加革命,不怕流血牺牲踊跃参军参战,不辞路远艰辛大力支援前线。面对广大沂蒙人民群众爱党爱军的革命情怀和为革命自愿付出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建党的初心、入党的初心、革命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初心、入党初心和革命初心,在精神层面可以说就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进程启示我们,对照勤劳、淳朴的沂蒙人民战争年代对革命巨大支持、全力支援的无私奉献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入党誓词的铮铮誓言,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做出无愧于党领导人民群众光辉奋斗历史的时代业绩,以经得起历史、实践和时代检验的优秀工作业绩告慰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
沂蒙精神中的无私奉献内涵是双向互动的,既包含了党员干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又体现了人民群众“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无私奉献精神。无私奉献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入党初心、革命初心,集中展现了沂蒙人民的精神特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精神资源。
2、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的精神镜鉴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沂蒙精神诞生于战争年代,成长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岁月,发展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崭新局面,也为沂蒙人民群众大踏步走向幸福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沂蒙精神的有机滋养下,沂蒙人民与共和国同发展、共进步,谱写了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浓墨重彩的光辉一页。
新中国成立之后,沂蒙精神在实践的传承中彰显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以伟大力量展现了建设新社会的恢弘历史画卷,沂蒙地区的党员领导干部带领沂蒙人民整山治水、改造自然,为改变沂蒙革命老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而艰苦奋斗、不懈奋斗。沂蒙地区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经受住了初掌政权的执政考验,高高地竖起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精神标杆。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毛泽东主席批示的厉家寨,在整山治水的过程中,厉家寨的党员干部是模范、是标兵,党员干部们几乎是天天送走星光迎太阳,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们心里装着群众,一身正气、带头实干,不怕难、敢吃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积极性。以“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团结实干、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厉家寨精神,正是在基层党员干部同志那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下,造就了成厉家寨大山农业社的辉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带领沂蒙人民兴修水利,造福人民。在千库万塘、“导沭整沂”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几百万沂蒙儿女在党员领导干部的带领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夏战酷暑、冬战严寒,以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向穷山恶水开战。冬季风雪弥漫,哈气成冰;夏季骄阳似火,挥汗如雨。这些建设工程涌现出了数万名功臣和劳动模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中的先进分子。
沂蒙地区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手拉手,正是以这种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精神,度过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艰难岁月,在建设国家的艰苦奋斗过程中,这些摧人泪下、感人至深的壮举,谱写了吃苦耐劳、知难而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曲曲奉献凯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使命的重要精神鉴镜。
3、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奋斗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沂蒙精神是来自于实践又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沂蒙人民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辉煌成就,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艰苦创业、改革创新,这种精神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奋斗、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地区党员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践行群众路线,视发展经济、提高民生为己任,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带领沂蒙人民求发展、求富裕、奔小康,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把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与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敢于冲破各种束缚和阻碍,战胜各种艰难困苦,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谱写了艰苦创业、加快发展、后来居上的光辉篇章。党员干部的永远奋斗精神和模范带头作用感染着民众、鼓舞着民心,沂蒙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沂蒙大地上,全社会形成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奉献为荣、大义至上,先人后己、克己奉公的高尚品德,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得到弘扬和光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中国梦需要中国精神的强力支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敢于冲破旧思想、旧体制观念的束缚,知难而进、不怕挫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把人民群众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同心同德、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凝聚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中国力量,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域下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沂蒙革命老区的一种具体承载、展现和升华,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它生动揭示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核心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中成就党的事业,人民群众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1、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他们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的需要、意志和行动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最普遍、最持久、最客观的基本实践,他们也自然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
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我们党领导的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自身的伟大实践活动,是千百万群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刘少奇同志指出:“人民群众自己的解放,只有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斗争,自己起来争取,才能获得,才能保持与巩固”(《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351页),而任何代替群众斗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解放,必须在自己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己组织起来去进行斗争,并保持和巩固斗争的胜利果实。否则,没有人民群众的真正自觉和真正发动,仅有先锋队的奋斗,人民群众的解放是不可能的,历史是不会前进的,任何事业也是不能成功的。因此,“只要我们依靠群众的自觉与自动,只要群众有了真正的自觉与真正的发动,又有我们党的正确领导,我们党的一切伟大事业,都一定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与成功”(《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351--352页)。
沂蒙精神正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理念的真正体现。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法宝,这也正是沂蒙精神的真谛所在。像战争时期,“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的场景,宁愿饿死也要抚养好革命后代的“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群体,为了争取解放,用小米供养革命,用车轮碾出战争奇迹,像建设时期涌现出毛泽东亲笔批示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这种精神,用在抗日战争,赢得民族的独立;用在解放战争,使人民当家做主人;用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能够迅速脱贫致富,很快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不断向着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迈进。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只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使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实惠,人民群众才能靠得住。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党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和公仆,党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他们的利益和意志而奋斗,才能实现党和人民共同的目标。
沂蒙精神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沂蒙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党群血肉联系,来自于党始终为人民而奋斗的自觉意识,来自于人民群众对党的高度信任和坚定信心。在沂蒙这片热土上,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将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统一起来,将中国革命的胜利与人民群众的彻底解放统一起来。人民群众在反复比较中,从开始认识党、逐步相信党,到彻底选择党、一心紧跟党,最终汇聚成打败日本侵略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强大革命洪流,铸造了伟大的沂蒙精神。这是党和沂蒙人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经受考验、战胜危险的独特政治优势和不竭力量源泉。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向导。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需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始终坚持一切服务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适应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我们的工作才能拥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更好地深入人心、赢得群众、求得实效。
3、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向人民群众负责。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党的一切言行的基本原则。向人民负责与向党负责是一致的。因为人民的利益也是党的利益,向人民负责也是向党负责。要做到向人民负责,就要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要转变作风,自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必须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页。)“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因为我们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为人民利益可以舍得一切,只要对人民有益的批评意见,理所当然地要虚心采纳。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对人民负责,就应该善于听取批评,接受批评,就必须有勇于改正缺点、修正错误的这种大无畏精神。只有善于接受批评,勇于修正错误,才能不断克服自身。因此,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情,每个党员和干部都必须尽力去做;凡是对人民群众不利的事情,每个党员和干部都必须反对和避免。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即是我们党员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每个党员对人民负责,即是对党负责,对人民不负责,即是对党不负责。如果我们的党不能履行自己当作人民先锋队的应有职责,不能在一切时期和一切情况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不能及时提出正确的任务、政策及工作作风,不能坚持真理,不能在有错误时及时修正错误,那就是脱离人民群众。
沂蒙精神正是党的“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观点的具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精心培育下的沂蒙精神,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服务对象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既是我们党崇高信仰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的群众工作宗旨和传统优良作风的根本体现。正是具有崇高信仰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模范行为,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出路和希望,产生了跟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增强了过上好日子和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心,充满了对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才会义无反顾、心甘情愿地把满腔热情和干劲倾注到支援中国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美好生活、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使沂蒙精神放射出巨大的实践价值。
新的历史时期,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4、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群众生灼见。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知识和力量的源泉。任何科学理论都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脱离实际的谬误和空想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意见看法、觉悟程度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认知水准。人民群众最直接地感知客观世界、体察时代变迁和推动社会进步,因而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最有发言权、最有决定权。再完备的理论、再进步的观念、再先进的事物,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掌握和运用,都会失去现实意义,难以呈现其应有价值。人民群众是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的主体,人民群众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是价值评判的依据和标准。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我们党来自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必然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认真总结群众经验,善于集中群众智慧,把握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方向,领导群众不断前进。刘少奇同志指出“为了要使我们有知识、有经验和有预见,我们就必须学习。…而最重要的,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因为群众的知识、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最实际的,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最伟大的,所以毛泽东同志常常教导我们,必须首先向群众学习,然后教育群众。只有我们同志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更高的知识,才能够具体地去启发群众的自觉,指导群众的行动。如果不向群众学习,而自作聪明地从脑子中想出一套东西,或生硬地从历史经验与外国经验中搬运一套东西,来启发群众与指导群众,那是一定无用的。”(《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353页)
沂蒙精神昭示我们,人民群众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人民群众是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智慧和力量源泉。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断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加革命。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开拓奋进精神的沂蒙人民,怀着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美好向往,积极探索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子,迅速兴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谱写了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壮丽篇章。当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汹涌而至时,沂蒙人民没有困惑,没有彷徨,而是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他们敞开大门,广纳八方客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率先建起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这些都充分表现了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的开拓创新精神。
新的历史时期,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要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善于从人民群众的探索认知中汲取营养,丰富完善党的主张,确保党在社会深刻变革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做群众的小学生,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确保决策科学理性而又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综上所述,沂蒙精神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服务对象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既是我们党崇高信仰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群众工作宗旨和传统优良作风的根本体现。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使沂蒙精神放射出巨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