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与信仰的力量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赵敏
沂蒙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与沂蒙革命实践相结合生成的伟大精神。沂蒙精神一脉传承的是党的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体现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实的宗旨意识、坚强的党性修养、严格的组织观念、扎实的为民情怀、坚韧的责任担当、崇高的道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因此,沂蒙精神是具有信仰特质的革命精神,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奔流在广阔沂蒙大地党员干部的血液中,是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力量源泉。
一、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山东革命实践相结合中产生的党的革命精神,并将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沂蒙精神的“魂”。沂蒙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哺育和培养的结果, 是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直接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培育的结晶。可以说,离开党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和教育普及和实践,沂蒙精神就不可能形成。崇高的理想和信仰的引领,伟大的革命实践,血与火的斗争洗礼,是铸造沂蒙精神的熔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是沂蒙精神产生的最重要的政治条件。深入考察沂蒙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党有组织地对沂蒙人民进行革命宣传教育和引导, 用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文化武装群众,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是沂蒙精神得以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抗日战争年代,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党为维护确群众的权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维护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利益。在抗战时期,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在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多余土地分给农民。二是维护群众政治上的民主权益。从农民不识字或识字少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诸如“投豆”等办法实行民主选举等。三是维护群众文化权益。组织农民特别是妇女办“识字班”学文化,向农民宣传革命的道理,开阔农民的视野、提高其觉悟程度等。早在 20 世纪20 年代,我党的早期活动家、一大代表王烬美同志就在山东大地撒下了革命的火种。在无数先烈们的影响下,一批批优秀的沂蒙儿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通过各种形式到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沂蒙人民长期受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熏陶,切身感受了党全心全意为实现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决心和行动,经受了长期的革命斗争锻炼,正是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并将其化作自己的血肉,在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具体结合中创造了沂蒙精神。
因此,沂蒙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培育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锻炼中形成的,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共产主义信念,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顾全大局、乐于奉献的优秀品德。沂蒙精神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体现着社会主又乃至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沂蒙精神的本质特征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思想基础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本质上是一种无产阶级世界观,与党的宗旨、理想相一致,体现着最大多数人的愿望。同其他革命精神一样,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
沂蒙精神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但其核心和本质始终没变。沂蒙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但它并不以那个时代的结束而告终,而是在建设、改革的新时期进一步深化、发展,继承中有发展,发展中包含着坚持。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沂蒙精神日臻完善,更加丰富,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新时代的沂蒙精神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用“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八个字,生动概括了山东根据地党群关系的鲜明特征,深刻揭示了山东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如今,“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已成为沂蒙精神的显著标志。深入研究山东根据地的革命史,你会发现:共产党八路军“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 “为人民靠人民”是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它赋予沂蒙精神崇高的真理力量,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逻辑起点。“忠诚看齐革命到底”浓缩的是共产党、八路军一切行动背后的根本精神和品格,它赋予沂蒙精神强大的实践力量,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行动引领。“听党话跟党走”是沂蒙群众对“人民离不开党”这个历史命题的最好回答,它赋予沂蒙精神鲜明的人民性,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信任基石。“敢于斗争无私奉献”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党的思想理论导引下,在共产党人风范感召下,在苦难辉煌历史中的升华,它赋予沂蒙精神丰富的人文色彩,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沂蒙精神的信仰特质
沂蒙精神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具有信仰特质的革命精神,它的信仰特质主要体现在:坚信党的领导,热爱人民军队,坚定不移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政治信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顾全大局,为国分忧,无私奉献,自我栖性的价值观念。
1.沂蒙精神积淀着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仰。
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而沂蒙精神天然就具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基因。正如前面所述,沂蒙精神的灵魂是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是沂蒙精神的一面永不倒的旗帜。沂蒙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为理想、为主义而献身的革命牺牲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让我们党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克服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这种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成为了沂蒙精神的思想灵魂,因此,沂蒙精神中积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信仰,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2.沂蒙精神贯穿着我们党坚定的立场宗旨。
历史昭示我们,人民群众的拥护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中永不过时的传家宝。只要我们时刻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弘扬沂蒙精神,以人民的立场为立场,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一定能赢得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能战胜苦难、取得胜利、走向成功。沂蒙精神的其根本特征是人民性,体现在党一心为民,人民群众无私奉献。党组织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深入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为人民谋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把群众生活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山东党组织积极宣传党的减租减息政策,在一些较稳固的工作中心区域或已初步形成根据地的地方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到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山东抗日根据地总计有50%-80%的村庄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增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减租地583729亩,减租粮20684706斤,减钱租 8213292元,要回地6739亩; 减息粮11372613斤,减息款3667075元,要回地10289亩; 增资粮 14495413斤,增资现款 3777973元。其次,为减轻人民的负担,山东根据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于1942年春到1943年春,开始了三次精兵简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前后共精简了3万余人( 不包括冀鲁边及鲁南两区) ,占原有脱产人员的27%。党的机关人员精简约 52%,政府机关人员精简约46%。通过精简,紧缩了机关,切实减轻了人民负担。再次,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1943年10月,山东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开荒种地,帮助群众耕种、收藏的大生产运动热潮,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军队、机关人员一齐动手,从事生产劳动,取得了巨大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自1944年1月到1945年8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共开荒和扩大耕地70余万亩。1945年根据地粮食增产6亿多斤,棉花种植面积发展到151.3万余亩,棉花产量达 32.8万余担,为抗战胜利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此外,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组织深入还开展了拥政爱民活动。八路军各部队认真贯彻党的宗旨,严格执行纪律,自觉维护群众利益,每年都组织开展反掠夺斗争,保护群众夏收秋收,还充分利用战斗间隙,帮助群众兴修水利、耕种收割。敌人“扫荡”时,则冲到前面,用鲜血和生命保护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据统计,仅1944年3月至1945年3月,八路军就解救群众1.9万人。沂蒙精神就是党在代表、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党和人民军队代表群众根本利益,是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实践者;人民群众坚定地跟党走,成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根据地的群众,从我党为群众谋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切实利益的诸多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人民的亲人,只有党领导的军队才是人民自己的军队。我党坚持群众路线,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民心,最终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3.沂蒙精神展示了山东党政军民政治上的坚定性。
坚定不移是共产党人实现远大理想必备的意志品格。习总书记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沂蒙党政军民爱党爱军,立场坚定,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情况下,从未动摇过对党忠诚的誓言。在战争年代,面对枪林弹雨不畏惧,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甘洒热血,牺牲一切。在山东根据地,无数共产党员、八路军战士用革命到底的意志践行忠诚、献身理想,推动根据地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部沂蒙革命史,就是一部坚定信仰不动摇的历史,为了胜利不怕死的历史,执着革命不觉苦的历史,勇于担当不退缩的历史。有了这样的政治气概,“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就持久永续。
4. 沂蒙精神中体现了无私奉献的崇高价值取向
沂蒙精神体现了顾全大局、为国分忧、公而忘私、勇于奉献、自我牺牲的崇高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到的风尚。“无私奉献”是沂蒙人民最淳朴、最生动、最壮美、最感人的大爱所在。一个个红嫂、一副副担架、一摞摞煎饼、一件件军衣、一双双布鞋,代表着当年的牺牲奉献,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在山东根据地,无私奉献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境界,创造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新实践,提升了革命文化的新高度。有了这样的大爱壮举,“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就有了丰厚的社会道德基础。在10年的革命战争中,山东根据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像明德英一样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无私奉献的光辉典型。“一块布做军鞋,一口饭做军粮,一个儿子送战场”。为了支援前线,山东沂蒙根据地人民提出了“全力支前,全面支前,全程支前,破家支前”的口号,仅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沂蒙根据地 460 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万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陈毅元帅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在山东根据地,无私奉献是那么彻底,它超越了旧道德的阶级局限,升华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境界,创造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新实践。有了无私奉献的大爱壮举,“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就有了坚实的价值支撑。
三、从信仰角度看沂蒙精神的价值(即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沂蒙革命老区考察指导工作时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沂蒙精神的重要历史地位和重大现实意义,引领我们从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宏阔的时代视角,来理解认识沂蒙精神在今天的价值与运用。下面笔者就从信仰角度谈一谈沂蒙精神的价值。
1.补钙壮骨的精神支柱功能
信仰的精神支柱功能主要体现在战胜困难与挫折时,信仰能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是广大党员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它能激起人们为之献身的热情,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的力量。在战争年代,在艰难险恶的条件下,在敌人的监狱或刑场上,正是由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巨大力量鼓舞着千千万万革命战士坚贞不屈,矢志不渝,英勇献身。中国革命就是在共产主义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最终胜利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10页)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是对信念这一功能的深刻阐述。翻开沂蒙革命史我们不难发现,一部沂蒙革命史,就是一部坚定信仰不动摇的历史。在28年的斗争中,支撑无数革命先辈流血牺牲,奋勇向前的是心中熊熊燃烧的理想信仰火炬。土地革命时期,山东党组织的领导人刘小浦、刘一梦叔侄被捕后,面对“只要认账,放弃信仰就可以活命”的劝诱宁可站着生决不跪着死。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区委书记赵镈面对酷刑和引诱大义凛然“要杀要砍由你们,让我放弃共产主义信仰是痴心妄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为他们有信仰,所以他们的骨头最硬。崇高坚定的信仰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山东党政军民奋勇前进,一步步走向胜利。实践证明,理想信仰,关乎党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失,丝毫不能动摇。只要我们坚持以沂蒙精神为指南,坚定理想,坚定信念,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复杂条件,都能始终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队,引领正确航向。
革命理想高于天,沂蒙党政军民面对生与死的抉择、血与火的考验,忠贞不渝、宁死不屈,对党中央指令坚决执行、不折不扣,不讲条件迎难而上,这些都体现了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把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根基,锤炼坚强党性,永远跟党走。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在他看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总开关”;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是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在今天,我们仍需要信仰的指引,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如今,沂蒙精神已成为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的一剂良药。沂蒙党性教育基地自设立以来,已然成为中组部首批确定的全国13所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校外教学基地和“公务员公仆意识教育基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合作共建教学基地。形成了理想信念、群众工作、使命担当、艰苦奋斗、忠诚奉献五大特色教学模块,真实再现了“军民鱼水”“党群一心”的动人场景,深刻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宗旨,较好地满足各个层次、各个类型的培训需求。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张张珍贵照片,一个个感人故事,一堂堂生动的教学,让参观者经历着一场场精神的洗礼。无疑,党性教育基地是最好的载体,使沂蒙精神变得可观、可感、可学,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补足精神之钙,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11年以来,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已累计承接国家部委、省内外各类班次4100多个,培训干部25万余人,由于主题突出、成效明显,得到了广大学员的充分认可和一致好评,形成了具有鲜明沂蒙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
2.“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凝聚功能
沂蒙精神是我们党凝聚党员和群众,齐心协力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法宝。邓小平同志曾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这无疑是邓小平同志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关于信仰凝聚功能的最好概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沂蒙精神有强大的凝聚力,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不断增强向心力,减少和克服离心力,就是要不忘初心,团结一致,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才会支持你,拥护你,跟随你。伟大的事业无论是革命事业还是建设事业,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广泛发动群众,让人民群众自觉行动起来,这样的事业才是真正伟大的事业,沂蒙精神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革命需要依靠群众,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任何一个奋斗目标都要得到人民群众的响应和支持,都要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才有实现的动力和可能。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最大程度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在逐梦之路上众志成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共识,更需要群众路线提供持久支撑,我党历来十分注重以昂扬向上的先进政党文化、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凝聚全社会共识,形成引领亿万群众共同完成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宏伟目标的正能量。革命取得胜利,离不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就生动反映出军民鱼水情,党群血肉联系,由此彰显出伟力之源。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八个字,生动概括了山东根据地党群关系的鲜明特征,深刻揭示了山东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成为沂蒙精神的显著标志。近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奋勇争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革命老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沂蒙人民发扬沂蒙精神奋发拼搏的结果。在新时代,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走在前列,需要不断弘扬沂蒙精神,凝聚起老区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
3. 强国筑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动力,既有物质的力量,又有精神的力量。物质的力量是基础,精神的力量也不可忽视。沂蒙精神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山东革命实践结合中形成的沂蒙精神,是具有信仰性质的革命精神,它在战争年代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在建设时期又成为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一部沂蒙革命史,就是一部为了胜利不怕死、不怕苦的历史。为什么不怕死,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有沂蒙精神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位当年的八路军战士回忆:“共产党打仗以打赢打胜为目的。那个时候战斗就指着向前冲,根本不考虑死活。因为一个连队的人员基本每年换一半,所以一说打仗,根本不怕死,都有这个准备。”“都觉得牺牲了是光荣的。”当年的沂蒙山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斗争非常残酷,敌人十分凶残,真是苦得不能再苦了,但是共产党员仿佛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雪地里赤脚站岗的警卫员,四天吃不上饭在荒山野岭急行军的指战员,缺枪少弹主要靠拼刺刀冲锋打仗的英勇战士,缺医少药藏身于山洞的伤病员,“课堂在路上、写字在地上、桌子在膝盖上”的抗大学员,白天冒着枪林弹雨采访、晚上油灯下奋笔疾书的战地记者,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穿梭于敌人封锁线上的战邮员工。患有严重肾病时常血尿的罗荣桓坚持在担架上指挥作战,春耕时专挑重活累活的朱瑞拉犁磨破了衣裳......他们身处困境不觉苦,越是艰苦越顽强,展现出战胜一切不为困难所压服的本色风貌。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在沂蒙山,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的沂蒙精神给了革命者血战到底的巨大精神力量。
沂蒙精神,犹如一座精神丰碑,成为临沂内在的强大发展动力。今天,沂蒙精神正以其开放性和先进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相结合,不断阐发出新的内涵,成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有力激发了广大干部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促进了老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临沂奇迹。临沂市在2017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中列46位,居全省第七位,同比增长7.9%。成绩的取得,与弘扬沂蒙精神所激发的强大精神力量息息相关。今后,要继续挖掘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让沂蒙精神成为改进党的建设、指引我们不断向前的力量源泉。
4. “以人民为中心”巩固执政之基
伟大的沂蒙精神,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深厚的执政资源。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中来考察,沂蒙精神的最大启示是赢得民心,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长期执政。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成功制胜的法宝之一。夺取政权是如此,执掌政权更是如此。它事关党的人心向背,正是因为我党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利益,革命才能成功;只有把人民利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才会使执政党获得广泛的社会心理认同。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执政的权力来自人民,所以党必须服务于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所做的一切,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和最终追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做不到这一点,人民就有权利把权力收回。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国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它包含着普遍价值,洋溢着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对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以民为本,就是执政为民,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执政,全心全意做人民公仆,是我们党的全部追求,是我们党永恒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党执政的伦理底线。
“沂蒙精神”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概括地说,就是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爱戴、衷心拥护、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从历史考察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沂蒙精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国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二是沂蒙人民“爱党爱军”,坚定地跟党走,奋不顾身地参加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和人民革命。党、人民军队和沂蒙人民生死相依、水乳交融,共同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私奉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现阶段,要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需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认真总结当年山东根据地党政军民在价值观、方法论、政治立场、意志品格、作风纪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发扬“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的精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为什么我们党、军队、人民能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什么沂蒙红嫂能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用乳汁挽救革命干部的生命,为什么沂蒙母亲为了抚育革命后代不惜饿死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沂蒙人民能够牺牲一切甚至生命支持革命事业?因为党为人民谋幸福,人民就会坚定跟党走。沂蒙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这个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这正是沂蒙精神的力量源泉所在、原点所在、根本所在。我们在沂蒙精神中汲取力量,就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把群众利益装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群众利益无小事”,“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特别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为人民服务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问题,不能当口号喊在嘴上,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否则,就有丧失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危险,而这正是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当代共产党人要清醒地认识到,要赢得群众,就必须为了群众、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代表群众利益,不断给予群众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精神和信仰,蕴藏在人们的内心,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沂蒙精神是灯塔和旗帜,是党的革命传统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新实践,让沂蒙精神大力发扬起来,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发挥其信仰的力量,使之在新时代放射出新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沂蒙精神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11月
2.《宝贵的财富 强大的支柱》,《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
3. 王玉君,《“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典范》,《学习时报》,2017年11月24日
4. 王洪涛、赵丰、毛鑫鑫,《水乳交融 沂蒙精神的独特密码》,《大众日报》2017年10月15日
5.赵敏,《把握信念特点 实施信念教育》,《党建研究》2006年第1期
6.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弘扬传承沂蒙精神”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摘登》
7. 张传武,《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沂蒙精神”》,求是网2015年04月28日
8. 《“沂蒙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光明日报》2017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