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沂蒙精神——沂蒙红色文化发展研究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沂蒙精神是临沂最大的政治优势和政治品牌,是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沂蒙红色文化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的载体,加强沂蒙红色文化发展研究,对于发挥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弘扬沂蒙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沂蒙红色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
1、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遗存多、分布广,成为临沂市文化的亮点和特色。沂蒙山区地理位置特殊,战略区位明显,自古以来就有“南北襟喉,兵防綦重”的评价,是兵家必争之地。临沂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1927年,沂蒙山区就建了党的组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鲁中、鲁南、滨海革命根据地先后在沂蒙大地创建,成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当时的沂蒙根据地400余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沂蒙地区留下了大批红色遗址,呈现数量多、影响大、分布密集及保存完整的特点,在全国革命老区中是不多见的。据统计,全市共有革命遗址412处,约占山东的1/4;全市的革命烈士陵园仅登记在册的有70多处。除解放初期建设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各县区的革命烈士纪念地外,近年来,市县各级先后投资恢复扩建原省政府及新四军军部旧址、著名孟良崮纪念馆等,将革命战争时期在临沂市区域内发生的有影响事件进行了系统的挖掘整理和展示。专题革命纪念设施、遗址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如红嫂纪念馆、跟着共产党走纪念馆、北海银行纪念馆、厉家寨纪念馆等主题鲜明、内容详实、事迹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尤其是由中办、国办批准建设的沂蒙革命纪念馆于2014年4月建成开馆,并创新性的建立了网上沂蒙革命纪念馆,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12个艰苦创业精神网上展馆之一。在省文化厅支持下,市文广新局于2014年5月率先在全省建成“沂蒙红色文化展馆”,系统整理了沂蒙红色文化产生的背景、作用、形式、传承、发展,作为全省文化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基地,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省、市领导给予高度评价。以抗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对全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全面排查,对部分革命遗迹和纪念地进行了规划建设和整修,市政府公布了第一批100处重点抗日战争遗址。2017年,开展了第二批100处重点抗日战争遗址命名工作。截至目前,临沂市共有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达到47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1处,市级31处)。
2、沂蒙精神升华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临沂市最大的政治优势和品牌。以具有沂蒙特点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沂蒙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挖掘宣传弘扬沂蒙精神,作为文化立市的重要措施来抓,沂蒙精神得到传承弘扬。临沂市举办弘扬沂蒙精神系列理论研讨会,并结集出版研讨成果,被评为全省十佳研讨会。2005年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沂蒙精神大型展览,中央领导观看了展览,高度评价了沂蒙精神。2006年,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对晋京展的沂蒙精神进行了复展,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及临沂时对沂蒙精神给与高度评价,沂蒙精神上升到国家精神层面,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2014年9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订了沂蒙精神课题研究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社科院课题组先后多次到临沂调研,共同撰写《关于研究、提升、弘扬沂蒙精神的建议》的调研报告,以《简报》的形式于2015年8月上报中央。近年来,临沂把践行沂蒙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示范带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开通了沂蒙精神网站,组织开展了“说沂蒙、唱沂蒙、写沂蒙、画沂蒙”系列活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编辑出版了《沂蒙精神学习读本》,在中央党校举行了出版座谈会。从青少年抓起,推动沂蒙精神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为进一步挖掘阐发沂蒙精神的历史和时代内涵,推进沂蒙精神研究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把沂蒙精神研究提升到新水平,扩大沂蒙精神在全国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017年年初,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实施了《沂蒙精神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进一步凝聚形成推动老区发展强大力量的决定》《关于牢记历史责任,发扬光荣传统,大力加强作风建设的决定》,相关史料整理、理论研究、融合推动工作正在展开,沂蒙精神弘扬工程列入2017年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四大宣传文化工程的专项考核工作,把进一步研究、阐释、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带到了一个新高度、一个新天地。
3、红色文化经典作品多、影响大,成为沂蒙红色文化宣传推介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诞生于抗战时期的《沂蒙山小调》、《你是灯塔—跟着共产党走》,让人们了解了临沂;上世纪60年代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接见的《红嫂》剧组,后拍成电影,以现代京剧、舞剧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传遍大江南北。沂蒙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唱响了全中国。70、80年代的《红日》、《高山下的花环》等电影,以及报告文学《沂蒙九章》等,这些数量众多的文艺作品,把红色沂蒙的历史和英雄故事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近年来,临沂不断挖掘利用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发挥沂蒙精神品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文艺精品工程建设,重点打造具有沂蒙精神基因的红色文艺精品,将沂蒙精神艺术化地进行诠释,打造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红色文艺作品。大型室外演出《蒙山沂水》、电影《沂蒙六姐妹》、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让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领悟到沂蒙红色文化和沂蒙精神。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沂蒙魂》等作品,先后获文华奖、梅花奖、省精品工程奖、泰山文艺奖等国家、省级大奖。结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围绕“血战渊子崖”先后推出了动漫电视电影《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大型情景组歌《沂蒙红崖》、情景剧《血战渊子崖》等;围绕庆祝建党95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及临沂三周年,创排了大型跨界融合舞台剧《沂蒙组歌》,入选省文化厅2016年度舞台艺术重点选题创作作品;围绕弘扬沂蒙精神,以“时代楷模”为原型赵志全,新创排大型话剧《赵志全》,并纳入全市“两学一做”教育内容;以建军90周年为重要时间节点,创排了跨界融合舞台剧《巍巍大青山》,真正在全省形成了“沂蒙红色文化的独特现象”。沂蒙红色文化研究硕果累累,如近年来省委党史研究室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临沂期间的重要理论形成,特别是刘少奇在临沂时形成的精兵简政等重要理论,对中国革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委党史研究室挖掘整理沂蒙丰富的党史资料编写编写了《沂蒙革命故事选编》《沂蒙革命诗词选》《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沂蒙驻地村庄概览》《侵华日军在沂蒙的暴行》《铜墙铁壁》《中共沂蒙党史人物》《中共沂蒙根据地党史大事记》《沂蒙根据地组织机构通览》《沂蒙根据地历史资料汇编(20卷)》《沂蒙抗战纪念地》《临沂市革命遗址概览》等党史图书,传承红色文化。目前各级各类沂蒙红色文化研究机构达到30多个,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硕士生也将沂蒙红色文化作为研究课题,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
4、红色旅游及相关产业逐步升温,成为临沂市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沂蒙革命老区被誉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两战圣地”,华东“小延安”,独特的红色文化为沂蒙红色旅游核心内容。临沂市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发展,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城市创建,坚持规划先行,以沂蒙精神为根,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具有沂蒙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路子,培育了一大批享誉省内外的旅游企业、红色旅游景区景点。2017年10月23日,临沂市委、市政府将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弘扬沂蒙精神和建设红色文化圣地的重要抓手,出台了《关于加快红色旅游发展的意见》,全力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全国红色旅游办公室把临沂纳入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将孟良崮战役遗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5个景区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山东红色旅游的核心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心被省确立为。红色旅游成为宣传临沂、提高了临沂老区知名度的一张靓丽名片,促进了临沂经济社会发展。从2016年统计数据看,红色旅游专项接待游客3300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10%。与沂蒙红色文化相关的文化产业品牌影响也不断扩大,“沂蒙山”、“六姐妹”、“红嫂”、“厉家寨”、“九间棚”等具有红色文化内涵的形象标识,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带动起数十万人走上致富路。
5、沂蒙党性教育基地不断深化提升,成为传播发展沂蒙红色文化的难得机遇和条件。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主管的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由临沂市委主办,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要内容、以群众路线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目前,教育基地被中组部首批确定为全国13所地方党性教育特色基地之一,临沂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交流合作,取得了很好成效。教育基地自2011年运行以来,按照“党加强自身建设——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爱党奉献——军民团结取得革命胜利——沂蒙精神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弘扬”这一逻辑主线,着力建设了19处现场教学点,形成了六大特色教学模块,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需求。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承接各类培训班3400多个,培训各级党员干部18万人次,让前来参加学习者真正触摸到、感受到沂蒙的革命历史,达到荡涤灵魂、感人至深、发人深思的效果。2014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到教育基地视察时,对临沂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参训人员多为国家部委、各省、市的党员领导干部,层次高,效果好,显示出“一次沂蒙行、一生沂蒙情”的教育功能,形成了具有鲜明沂蒙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大大提升了沂蒙革命老区的知名度,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沂蒙红色文化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相对其他全国革命老区,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需要再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的热潮。一是烟台市加强胶东红色文化建设。从2013年起,烟台市把胶东红色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 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胶东红色文化”建设工作推进计划》,加大投入,开展抢救式征集,与中央、省党史部门联合研究,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二是西柏坡坚持以红色为引领,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确立了“一抹红色带七彩”的工作思路,通过红色文化产业和绿色生态农业结合,推动多元发展,建设“大西柏坡”高速立体交通路网,做强做优西柏坡产业品牌。三是贵州黎平重点打造红色文化青少年教育基地。组建以“讲述红军故事、发扬黎平精神”宣讲团,相继建立了干部教育实训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四是山西阳泉打造红色文化名片。通过建设“中共第一城”的目标,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实施“文化兴市、文化名市”战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头号工程,加大对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音乐舞蹈史诗《中共第一城》、文献纪录片《解放阳泉》等先后推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五是韶山以红色文化推动旅游转型升级。2015年投入巨资推出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演出,实现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整合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了“毛泽东成长之路”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不同主题线路,避免了同质化建设。与这些革命老区相比,目前临沂市各级对文化重要性、独特性的认识程度不一,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程度还不够。有的地方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 “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只重建设、不重使用,对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大美新临沂建设中的价值意蕴作用认识不够。
2、红色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整体优势难以发挥。目前,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的统一协调机制尚未形成,红色文化发展缺乏一个高端、立体、统一的规划。一是资源利用“碎片化”。虽然临沂市研究制定规划,将要出台加快红色旅游发展方面的意见,但作为红色文化的整体发展,还缺少一个涵盖旅游、文化、教育、农业、生态、产业发展为一体的高端规划作为引领,全市红色文化发展各级、各部门各管各的事、各出各的牌,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整体利用格局没有形成。红色旅游与农业、科技、教育扥更融合发展程度不高,关联度不密切,相动带动作用不强。二是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没有统一的品牌形象,缺乏集中展示沂蒙红色文化的园区。由于历史原因,甚至许多红色文化资源被行政分割,如孟良崮景区地跨蒙阴、沂南两县。三是资源管理“多头化”。在重点红色资源的管理体制上,既有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也有企业体制、事业企业混合管理体制,如红色遗址相对集中的莒南、沂南、费县的管理情况(见附表:)。
革命遗址 | 管理单位 |
山东省政府旧址 | 莒南县政府 |
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 莒南县民政局 |
渊子崖村抗日保卫纪念遗址 | 莒南县板泉镇 |
山东省各界代表联合大会 会议旧址 | 沂南县委组织部 基地办公室 |
沂蒙红嫂影视基地 | 沂南县南村社区 |
大青山烈士陵园 | 沂南县民政局 |
歌曲《跟着共产党走》诞生地 | 沂南县孙祖镇 |
大青山胜利突围战斗遗址 | 费县县委组织部基地办公室 |
大青山烈士陵园 | 费县民政局 |
辛锐烈士纪念地 | 费县薛庄镇 |
不同部门之间没形成统一协调工作机制,红色文化资源分散管理,不同部门、不同管理形式之间工作标准不一、服务质量不同,致使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多重制约,不能更好地发挥其最大价值。
3、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展示同质化,特色不突出。从整体来看,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整理、宣传展示存在着简单化、程式化的特点,遍布全市的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大都有着生动的背景故事,然而多数红色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没有真正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而是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一是特色挖掘不够。以红嫂、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女性英雄群体形象,从上世纪60年代“红嫂”系列文艺作品的推出,响誉了大江南北,这是沂蒙红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标识”。但在革命战争年代,各县区、各地方的沂蒙女性身上所表现出的“大爱”各有不同。在县及县以下组织的挖掘宣传、展示红色文化时,不一定都一个模式,同样的内容。如:沂蒙六姐妹纪念馆,就应以详细挖掘整理“六姐妹”的事迹为主,用详实的资料,全面展示她们成长的经历、进步思想的形成、所作的工作、及当下的情况等,不能大而化之。建设的同质化让参观者走到哪里,都感到内容都差不多。二是宣传口径“同质化”,沂蒙是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不仅是山东的“小延安”,更是华东地区的“小延安”。在1945年4月中央召开的“七大”会议室两侧悬挂的贺联,一侧是陕甘宁边区赠送的,一侧是当时设在临沂市莒南大店的115师、山东分局、山东纵队赠送的,足以看出当时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位置。目前临沂市重点县区在宣传上,大多都用抗战时期山东的“小延安”来突出本区域在战争年代发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从市的层面看,宣传口径的“同质化”,弱化了宣传的效果。三是陈展方式的趋同性。全市各级红色文化的展陈、展示,多以展板为主,基本上是你讲我听、你指我看,学员的参与度不够、融入感不强。这种方式,相对于离战争年代距离相对比较近的人群,如50、60(包括70)代的人群,效果可以,但对于80后的年轻人,革命战争年代离他们很远,他们从小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接受知识的渠道和形式呈发散式,对他们单向的讲述吸引力不够,影响教育效果。
4、对红色资源挖掘整理、展示、保护情况不容乐观,档次水平有待提高。一是文艺精品对红色文化的支撑作用重视不够。文艺精品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历久弥新,调查中,近7成以上的人是通过红色文艺精品,记住战争事件和英雄人物的。由于受创作人才、资金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临沂市许多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整理展示,如大青山突围、朱村战役、辛锐、陈若克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都没有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展示出来。二是红色资源保护水平亟待提升,目前全市革命遗址保存完好、已开辟为红色文化旅游景点且有专人保护的43处,仅占遗址总量的11%;建立永久性标志的150处,占36%;处于危房状态急需修缮的36处,占15%;已经倒塌、拆除或湮没的155处(主要是自然因素或年久失修),占38%,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三是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相对单一。通过调查问卷看,红色文化仍以传统媒介宣传为主,接受问卷的人中,95%的人是通过电影、电视、展览、 报刊、杂志等传统传播方式,获得红色文化信息,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体了解情况的不足5%,现代网络的宣传优势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发挥作用不大。四是宣传教育培训对象有局限性。目前主要培训的对象是在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老百姓参与程度低。从全市的范围看,还没有把沂蒙红色文化的教育真正纳入的中、小学课堂。党性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培训的后续联系宣传跟不上。五是研究力量薄弱,人才相对缺乏。目前各级从事红色文化研究的机构中,从事管理的人员多、专业人员少。全市的红色文化专业讲解人员中,照本宣科,背稿子的多,缺少既有良好的职业气质、又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的高素质讲解人才,整体上影响了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
5、红色文化相关产业,品牌效应没有充分释放。沂蒙红色文化的相关集群效应和品牌辐射带动作用发挥的不够,全市红色文化相关产品缺少有影响的品牌形象。一是沂蒙红色文化与厚重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的绵延性衔接不够。临沂的东夷文化、书法文化、兵学文化、孝悌文化是沂蒙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根基,在研究上、在旅游线路设计等方面的历史文化绵延性衔接不紧密。如沂水“地下大峡谷”、“天上王城”等的生态旅游品牌做得很好,但红嫂祖秀莲、中国共产党省级最早的党报《大众日报》诞生地等优质红色资源就没有开发出来。二是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管理服务水平不高。一些从主干道到红色旅游景点的连接路段不通畅;部分景点内必备的配套设施及功能不完善,许多景区在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和卫生设施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吃、住、行、购、娱等功能要素的开发和配套考虑较少,红色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三是红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强势产品。由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受资金制约,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展览内容陈旧、手段单一,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不强,很难形成核心吸引力,其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创意缺乏、品牌性不强,到处都是一样的旅游纪念品,具有沂蒙红色文化元素的创新创意产品不多,没有形成应有的市场。四是红色与旅游联合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区域联动还需增强。由于受行政区划的影响,沂蒙山区作为华东红色旅游的重心,带动作用不明显,与周边地区特别是鲁南经济带五市、江苏苏北地区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的大联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互促进的市场潜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三、着力推进沂蒙红色文化建设
1、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红色文化建设。一是坚持文化是城市的根与脉。独具的特色文化是一个区域的根与魂。要从文化立城、文化立业、文化立人的高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工作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山东及临沂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科学规划红色文化建设,让红色文化在“大美新”临沂建设中,成为彰显城市精神、传承历史文化文脉的根与魂。二是确立沂蒙红色文化发展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有效整合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统筹推进,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建设,推进挖掘整理、生态保护、传承发展相融合,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三是强化城市精神的培树。城市精神是对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积淀、社会风气、价值观念以及市民素质等因素进行核心提炼与概括。沂蒙精神作为临沂人精神财富,要将其融入到建设大美新临沂的各个方面。
2、高起点规划,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示范区”创建。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创建“沂蒙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示范区”,争取列入国家、省相关发展规划中,统筹推进红色文化建设。一是构建点线结合、层次分明的沂蒙红色文化建设格局。建议围绕一区、一核、一带、三线、多点,高起点谋划,重点打造沂蒙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示范区,构建起网状式沂蒙红色文化旅游展示区。“一区”:即创建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沂蒙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示范区”;“一核”:即形成以中心城区沂蒙革命纪念馆、华东烈士陵园等沂蒙精神的集中展示参观核心;“一带”:即以山东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沂南、蒙阴、莒南为主,具有教育培训育人功能的“感悟”带;“三线”:即以“三军”(八路军 、新四军及华东野战军)转战路线为主线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旧址,遗址及伟人足迹等。以沂蒙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遗产。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沂蒙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为主线的新时期沂蒙精神。“多点”:即以沂水县夏蔚镇王庄为中心,徐向前,罗荣桓,陈毅三位老帅都曾在这里战斗过的早期山东党政军活动中心。以沂南县马牧池乡为中心,八路军第一纵队, 山东纵队,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战工会,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抗大一分校旧址活动中心。以莒南大店镇为中心的八路军 115 师师部,山东省政府,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军区驻地,刘少奇,罗荣桓等办办公中心以及蒙阴英雄孟良崮、费县大青山、河东最后一个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等,每个县区的重点革命遗址踪迹等为多点,从而形成有点、有线、点线结合的大沂蒙红色文化的建设格局。二是以“红”为主线,带动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山东旅游业以山(泰山)、水(黄河)、人(孔子文化)、海(青岛)、仙(威海)为特色,在全国旅游中有独特的优势,在这个大旅游的板块中,添加“红”为主线的自然纯朴文化元素,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体验纯真情感的需求,可以起到“拾遗补漏”的效果。突出以“红”为主线,第一个红色省政府、红色日报、红日、红嫂等沂蒙山人热血报国的挚诚与坚韧;贯穿“山益”、“水澈”、“石奇”、“洞娇”、“地热”、“人杰”、“物通”、“商兴”、“情真”为主题的纯朴自然旅游特点。“山益”是以蒙山负氧离子含量、天然氧吧为代表的山文化;“水澈”以云蒙秀水,多河绕城为代表的江北独特水文化;“石奇”以费县奇石、指动石为代表的奇石文化;“洞娇”以沂水天然峡谷、画廊、蒙阴地下悬河为代表的溶洞文化;“地热”以河东汤头、沂南等地天然温泉为代表的地热文化;“人杰”以诸葛亮、王羲之、刘洪、颜真卿、汉代文化等为代表的人文历史文化;“物通”以区域物流中心为代表的流通文化;“商兴”以临沂融商、兴商、聚商为代表的商贸文化;“情真”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为核心价值的当代人文文化。整合旅游资源,围绕纯朴自然的旅游主题,延伸农家乐、观光休闲农业服务,让旅游者喜欢来,想住下,体验出特色来,享受到纯情自然质朴。三是融入全国、全省红色文化的大格局。拓宽红色文化旅游合作机制,结合全省正在实施的西部隆起带发展战略,随着鲁南高铁的建设开通,建立与枣庄、菏泽、济宁、烟台等地市红色旅游合作机制,互为客源地,或“大一票通”制。加快建立与西北坡、太行山、延安、井冈山、大别山等红色区域的旅游联盟,畅通红色旅游发展线路,将沂蒙红色文化更加紧密地融入到全国红色旅游的大格局中。
3、持续打造推出高起点、高水准的沂蒙红色文化经典。一是围绕沂蒙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红色资源,不间断地推出艺术精品。一部好的艺术精品,发挥的宣传带动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正是有了《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沂蒙颂》《沂蒙六姐妹》《沂蒙》《蒙山沂水》《沂蒙情》等这些不同年代推出的艺术精品,传播了沂蒙精神、让人们记住了沂蒙精神。建议各级每年都确定一个重点,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政策支持,真正邀请一批对沂蒙革命老区有感情、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到临沂来深入生活,将真实的感情投入到说临沂、写临沂、画临沂、唱临沂上,创作推出一批沂蒙红色文艺精品。二是增强红色文化研究的定向性。将红色文化的政权建设、军队发展、军民鱼水关系、沂蒙战争特点、红色文化在产生发展等方面,每一次组织论坛都确定一个专题,邀请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进行深入的研究论坛,在某一个方面推出一批学术性、权威性的学术成果 ,逐步形成一个涵盖红色文化各个方面的理论体系,不大而化之、泛泛而谈。三是丰富沂蒙红色文化宣传的多样性、准确性。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需求,通过不同的展示、展陈手段,丰富展陈内容,确保展陈、展示内容的准确性、严肃性、一致性,在区域共性的资料展示中,严禁一个展览一个数据,同一个事件时间、数据不一的不够严谨问题。
4、着力研究推进红色文化“+”。一是实施“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让红色文化“连”起来。发挥临沂历史文化资源厚重的优势,将红色文化产生与兵学文化、书法文化、荀子文化、孝悌文化等一体研究、阐发、展示、传承、开发利用,沂蒙红色文化深深植根于沂蒙厚重的历史,要加强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历史文化的传承性、一致性的追溯,探索实施红色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一体发展的模式。二是实施“红色文化+产业”,让红色文化产品“活”起来。重点围绕以新华印刷物流集团为龙头的印刷物流产业,以鸿儒集团为龙头的文化出版创意产业,以沂南影视基地为龙头的影视生产拍摄产业,以蒙山、孟良崮、沂水纪王崮春秋古墓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以临沭、郯城草柳编、中国结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生产产业,以拓普、机客为代表的网络电子商务产业、以临沂大剧院为代表的各类演艺公司为代表的演出服务产业等文化骨干产业,深度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突出沂蒙红色文化的特色。三是实施“红色文化+创意设计”,让红色文化产品“新”起来。沂蒙红色文化和文化创意设计,与科技、旅游等的深度融合,制定支持红色文化设计创意创新创业政策,在各级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给予重点倾斜。四是实施“红色文化+旅游”,让文化消费“热”起来。根据当前临沂市旅游南冷、北热的实际,通过打造中心城市“王羲之历史文化城”景区、兵学城研修区,推出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将中心城区打造成畅通临沂南北的中心旅游目的地。发挥临沂大剧院高档文化消费的引领作用,根据节假日、不同年龄段,合理安排演出档期和内容,引导不同观众“进剧院、听音乐、听歌剧”的文化消费习惯。抓住近几年电影市场持续回升的有利时期,支持数字影院加快发展,通过规范院线管理,将最新、最有影响力的新片、大片同步在临沂上影,引导鼓励市民文化消费。同时不断推出柳琴戏、弦子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平民化的产品,形成文化消费氛围。坚持不懈地培植临沂书画艺术品消费市场,积极邀请国内名家来临沂展览展示,搭建高端艺术品展示平台。通过保丽拍卖、中国书画交易网、雅昌网、兜底网、图腾拍卖等,带动临沂书画艺术品的二级市场。五是制定出台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红色文化建设的支持政策。目前,临沂市红色文化展示、基地等建设多以政府投入、政府管理为主,单一的形式和机制,限制了投入主体的多元性。在开发建设中,采用多种融资途径,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临沂红色文化建设。以政策引导为杠杆,推行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合作积极参与投资建设的PPP模式,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运行。如将兰陵县的蓝印花布、临沂小郭泥塑、河东的刻板印花布、费县梁邱的十字乱针绣等这些具有区域地方文化特色,有开发价值的旅游纪念品,可以通过支持建立众筹平台等方式,解决文化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带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5、放大沂蒙红色文化的品牌带动作用。一是加快整理挖掘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沂蒙人生生不息、血脉相传的本质规定性的原发精神,是培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市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大美新临沂的强大正能量,在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都涌现出一批先模人物、先模事迹,要结合时代特征,加以挖掘和宣传、弘扬,不能出现断档。二是发挥好党性教育基地的“后培训”效应。利用好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培训优势,建立健全国家各部委、省内外每位培训学员联系机制,每逢临沂市的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都主动邀请参与,加强联络,真正达到“一次沂蒙行、一生沂蒙情”的效果,使每一位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成为沂蒙红色文化“宣传员”。三是主动适应多媒体时代加强沂蒙红色文化宣传展示。加强新兴媒体宣传队伍建设,尽快研究推进陈展线下与线上的融合互补。推进临沂红色文化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融合宣传方式的转变。参照中国红色网、胶东红色网的做法,建立官方“沂蒙红色文化展览馆群”、将全市的红色资源以“库”的方式,采取现代技术支撑,集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于一体,实行统分结合,分级管理,同时通过政务微博、微信等,不断推出“微”受众群喜欢接受的互动宣传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网络“动”、“快”、“参与”的优势作用,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的宣传大平台。学习湘潭市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红色文化宣传的做法,紧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精心策划“红色中国梦、绿色沂蒙行”、“红色中国梦、沂蒙青春行”等参与性活动,扩大临沂红色文化影响力。四是提升各类红色历史文化宣传展示的讲解宣传方式,借鉴台湾故宫的讲解方式,由故事串联历史事件、由人物展示英雄事迹,改变平铺直叙、就图板讲图板的方式,重点突出,便于记忆的讲解方式,提高观众游客的参观兴趣。要将培训提升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工作,作为今后宣传弘扬沂蒙红色文化的重点工作来抓,提高讲解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其真正成为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成为弘扬沂蒙精神的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