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现实意义、主要特点与路径选择

王利华  巩 政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已经上升为山东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四大革命精神之一,成为新时代衡量党的建设的“风向标”,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试金石”,检验核心价值观的“晴雨表”,必须把握其内涵发展的与时俱进性、党与人民的双向互动性和干部群众“两个自觉主动性”等特点,在不忘初心,持续转变作风中;在传承红色基因,深化挖掘整理研究宣传中;在创新形式,重温红色记忆的切身体验中弘扬践行沂蒙精神。

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发源于沂蒙老区,成长在齐鲁大地,它历经传统优秀文化滋养和红色革命文化的洗礼,是党的革命精神扎根沂蒙,党民共同浇灌下盛开的奇葩,它虽诞生在一个地域,却早已超越地域界限,它虽属于一个时代,但也已穿越历史时空,它走出沂蒙山,上升为山东精神,它融入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有必要用新的视野,从新的角度,对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现实意义、主要特点、路径选择等进行全方位多向度的理解把握和诠释。

一、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沂蒙精神是新时代衡量党的建设的“风向标”。在战火纷飞、居无定所、朝不保夕、饥寒交迫的战争年代,沂蒙山区的人民可谓是饱受战争的摧残,也见识到诸多“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党派和军队。但为什么沂蒙人民最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什么沂蒙人民会舍生忘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保护人民军队?为什么沂蒙人民会破家支前,无私支援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战争?为什么党和军队与沂蒙人民之间会形成血脉相连相通相融的鱼水深情?我们从来不否认人民群众是沂蒙精神的形成主体,多年以来,我们甚至是始终围绕群众这一主体来重点探讨沂蒙精神的主要内涵,但当直面上述这些追问时,党和人民军队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特别是党在沂蒙精神形成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试想一下,如果中国共产党不代表人民的利益、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为人民的解放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人民会选择、拥护并始终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吗?所以,我们说,在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中,党和人民军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方主体,正是因为党的自身建设搞得好,党组织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党的先进性、正确性、人民性才在广大党员铁一般的担当和身体力行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知认可认同,人民群众才会与党同心同向同行,也正是在党的感染培育和滋养下,两大主体才共育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伟大的沂蒙精神,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沂蒙精神不仅是战争年代衡量党的建设效果的“风向标”,也是新时代衡量党的建设成效的“风向标”,这就对我们如何抓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重大考验,成为我们党必须要正确应对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而这也正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特别强调“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的一个根本原因。

(二)沂蒙精神是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试金石”。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正是在这一朴素认识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才创立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也成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衡量沂蒙精神,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沂蒙精神的形成本身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群众路线的经典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曾经特别指出,我们的革命政权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心心相印,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而领导人民展开革命斗争;人民群众真正跟党走,相信我们的党,在党的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从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看,中国共产党是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例如,在《山东八路军拥政爱民公约》中就有关于“不拿群众东西,不让马啃树皮,把老百姓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的明确规定。在整个沂蒙山区,我们党在指挥军队行军打仗保卫群众的同时,还始终关注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琐事,不仅抢着给老百姓扫地、挑水,还为群众锄地、修路,甚至连没人愿意干的掏粪这样的脏活累活苦活都是抢着干。正是在这样与群众的互动交往中,党和人民军队真正把群众路线做细做真做实,才在无形中缩短了与群众的距离,并最终赢得了群众对党和人民军队的绝对信任。所以,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就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本质和精髓要义之所在。在新时代,我们要践行群众路线,要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首先就必须直面“为什么现在交通便利了,我们与群众的距离反而远了;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与群众的感情反而淡了;为什么现在通信发达了,我们听到群众的声音反而少了”的追问,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沂蒙精神就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是否真正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试金石”。

(三)沂蒙精神是新时代检验核心价值观的“晴雨表”。沂蒙精神从诞生之初就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它是一种紧紧跟随着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的先进性群体意识。时至今日,沂蒙精神早已跨越地域超越时空,它不仅上升为山东精神,而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说,沂蒙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沂蒙精神又从爱党爱军、创业奉献等全新的角度极大地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精神都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并激发起人民群众的高度爱国热忱和顽强奋斗精神,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持续不断的长久精神动力支撑。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同脉同根,沂蒙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沂蒙的鲜明缩影和时代体现,它们又都共同指向“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在新时代,沂蒙精神就成为检验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是树得牢、是不是稳固的最好“晴雨表”。

二、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主要特点

(一)要把握沂蒙精神内涵发展的与时俱进性。从1989年12月临沂大众报刊发《发挥老区优势,弘扬沂蒙精神》的文章,首次公开提出“沂蒙精神”的概念和“弘扬沂蒙精神”的主张,并把沂蒙精神的内涵初步概括为“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求实创新”,到后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下,先后经过多次深入研究探讨,沂蒙精神的内涵又从“爱党爱军,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无私奉献”发展为“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再到后来发展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其内涵越来越突出沂蒙特色,越来越丰富清晰完善定型,同时,这一研究探索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沂蒙精神的开放性和发展的与时俱进性特点。但理论研究和创新是没有止境的。目前这种对沂蒙精神的内涵界定,从总体上看,主要是侧重于沂蒙人民这一群众性主体,更多的是在突出强调沂蒙人民在沂蒙精神形成过程中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品格作用,但对党这一沂蒙精神形成的重要主体则没有过多涉及,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缺憾,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概括相对照,更是给人留有一种内涵不完整和主体欠缺的感觉。其实,一些领导和专家也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在积极的进行研究探讨。2016年1月临沂市委原书记林峰海同志在市委党校领导干部专题报告会上作了《大力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的讲话,则立足党和干部的角度,从“一心为民的思想境界、勇于担当的英雄气魄、大义忠诚的优秀品质、敢为人先的拼搏意志”等四个方面对沂蒙精神进行了全新解读,让人感觉眼前一亮。2017年11月24日,《学习时报》刊发了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署名文章《“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典范》,2017年12月18日,《临沂日报》全文刊登了临沂市委沂蒙精神学习研究课题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引下沂蒙精神内涵的再思考》的课题报告,这两篇重磅力作均把研究的重点锁定在对沂蒙精神内涵的再界定上,并从不同主体的角度出发把沂蒙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共产党八路军‘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应该说,这种概括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重要讲话中关于沂蒙精神本质的呼应、深化和发展,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沂蒙精神内涵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借鉴。但这些探索尝试恐怕也只会是初步的,我们今后要研究探讨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仍须围绕“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一沂蒙精神的本质精髓,重点也必须在这8个字上下功夫。

(二)要把握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双向互动性。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必须要全面把握其双向互动性的特点,必须要从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一核心本质定位出发,回归沂蒙精神的双向互动本义。在沂蒙精神形成过程中,党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是密不可分的,更是双向互动的。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人民群众才会把党当亲人,才会用对待亲人的感情回馈党。在新时代,党与人民群众的这种双向互动应该更加紧密有力,方能牢不可破。一般来说,由于群众在这种双向互动中总是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党就应该更好的发挥双向互动的主导作用,必须更多的思考如何更好的主动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过多的要求群众做什么、如何做,以逐渐唤醒并激发起人民群众的互动热情,从而实现两大主体更好的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因此,诞生于沂蒙大地上的沂蒙精神,无论是在什么时代,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并在党群干群的双向积极互动中,才会迸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换言之,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沂蒙地区的生动实践,才换来了沂蒙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真情回馈,也正是在这两者的持续双向互动中,才实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水乳交融,而这种水乳交融的伟大精神产物就是沂蒙精神。

(三)要把握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自觉主动性。新时代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必须突出干部和群众的“两个自觉主动性”,真正把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内化为广大干部和群众自觉自愿的主动行为。其实,沂蒙精神本身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关时期,我们必须要把沂蒙精神中蕴藏的开拓奋进、创业奉献等自觉主动精神发扬光大,并结合新的实践把它们推向新的时代高度。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相对被动性,决定了要实现干部和群众的“两个自觉主动性”,最根本的还在于要发挥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首先实现干部的“自觉主动性”,然后带动人民群众的“自觉主动性”以形成合力。突出“两个自觉主动性”,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其最本职的工作就是要做到更加积极主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关键所在,也是衡量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高低的一把直观标尺。党员干部只有不断自觉主动强化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主动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主动持续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才能进一步密切并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人民群众也才会变相对消极被动为自觉积极主动,从而积极参与并全面彻底融入到我们的各项建设事业中来,才能真正发挥其历史创造者的伟力,才能最终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必须立足新时代创新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路径选择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强调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这一论断从党和国家层面上对沂蒙精神进行了再定位,并把沂蒙精神上升到了中国共产党四大革命精神之一的高度。但就目前弘扬沂蒙精神的客观现状来看,特别是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相比较,沂蒙精神无论是在研究人员范围和规模、理论成果数量和质量,还是在全国的传播面、影响力,均处于一种相对规模小、数量少、影响弱的尴尬境地,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立足新时代大背景,结合沂蒙精神的弘扬践行现状,把好脉,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化自身优势,积极创新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路径,更好地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

(一)始终不忘初心,在持续转变工作作风中弘扬践行沂蒙精神。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内确实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而作风问题则是十八大以来党内存在的也是党致力于解决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因此,我们必须要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决定了我们不忘初心就必须要首先持之以恒地改进作风特别是自己的工作作风。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就强调指出,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内容的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与沂蒙人民共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成功典范,也是现阶段反对“四风”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就为我们在不忘初心、持续转变作风中进一步弘扬践行沂蒙精神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一是要用爱党爱军的崇高政治信仰,补“钙”壮“骨”,以此来坚定政治立场,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在忠实践行党的宗旨过程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二是要用开拓奋进的先进思想意识,改革创新,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最前面,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因循守旧和精神懈怠。三是要用艰苦创业的顽强意志品格,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在实干苦干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在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过程中,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形式主义。四是要用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敢于牺牲,勇于奉献,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上,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贪污腐败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只有这样,才能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唤醒群众毫不犹豫信任党、义无反顾跟党走的初心,从而在党心民心的心心相印中将沂蒙精神弘扬光大。

(二)传承红色基因,在深化挖掘整理研究宣传中弘扬践行沂蒙精神。沂蒙是一块被鲜血染红的热土。从1927年4月沂水县成立临沂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这里创建;从1938年9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发出“派兵去山东”的指示到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全国唯一以一省基本区划为主的抗日根据地;从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一纵队、山东纵队、新四军、华东野战军转战八百里沂蒙到沂蒙人民20万人参军、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战场,沂蒙人民在用小车推动历史,用乳汁养育革命,用血肉之躯为建立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党政军民共育出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在沂蒙大地上遍撒了革命的火种,留下的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这些红色基因就是沂蒙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沂蒙精神的最大政治优势,这同时也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地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创造了最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是要深度挖掘整理红色革命史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者见证者均年事已高,有的已经故去,因此,必须及时搜集整理老党员、老战士、老模范等革命前辈的口述历史或回忆资料,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生动故事、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不要让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因没有及时整理留存导致尘封于历史而成为憾事。沂水县通过拍摄红色微电影,形成并留存了英雄村庄、战斗英雄和沂蒙红嫂等不同系列史料的成功做法,非常值得借鉴。二是要全面整合沂蒙精神研究力量。就目前来看,研究沂蒙精神的力量呈现出少而分散的特点,其主体研究力量集中在临沂大学,但就是这些主体力量也存在各自为战的状况,所以必须以适当形式加以整合,以团队作战形成研究的集合优势,进一步凸显沂蒙精神研究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沂蒙精神研究的主战力量。2017年,山东省委党校沂蒙精神研究会的成立,成功搭建起了一个省内专家学者学习研究、宣传宣讲沂蒙精神的互动平台。2018年1月,临沂市党校系统沂蒙精神研究会的成立,体现了全市党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重要指示精神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大力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责任担当,这对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发挥主体作用推动沂蒙精神研究再上新台阶,必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三是要多形式开展沂蒙精神宣传。在通过纪念馆、展馆、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图片展览、亲身讲述等传统方式宣传沂蒙精神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发挥现代宣传媒体特别是网络、手机等在宣传沂蒙精神方面覆盖面广、快速便捷的优势,从而实现传统媒介与现代传播手段的有机结合。同时,要着眼于沂蒙精神已经走出沂蒙山,上升为山东精神的有利时机,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沂蒙精神宣传的市内与市外、省内与省外的统筹互动,积极推动形成弘扬践行沂蒙精神的宣传合力。

(三)积极创新形式,在重温红色记忆的切身体验中弘扬践行沂蒙精神。沂蒙大地遍布红色记忆,这些红色经典记忆往往能触及人们心底的最柔最软之处,也最容易引起同振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弘扬效果。当前最关键的是如何创新形式,让人们真正融入到这些红色记忆里,在切身体验中重温沂蒙精神,践行沂蒙精神。一是要打造高端红色现场演出或红色经典舞台剧。用最先进的舞台灯光音响等技术手段,把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红色经典历史故事,活化为一部部既具观赏性、又具视觉冲击力的绚丽生动的现场演出或舞台剧,让人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沂蒙精神,重温沂蒙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沂蒙精神。二是要打造高水平的红色教育基地或“三同”教育基地。整合最好的红色资源、润色出最好的解说词、选拔出最优秀的讲解员,配以最现代化的软硬件设施,让人们在讲解员最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在徜徉于红色革命历史的切身体验中,感受感悟沂蒙精神,自觉主动践行沂蒙精神。沂水县着眼于县域红色资源,依托党性教育基地,围绕“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一主题,探索并推广了“八个一”(即走一遍村庄、开展一次党性教育、流一次汗水、立一次志、访一次民情、开一次座谈会、学唱一首红歌、搞一次联欢)的党员教育培训新形式,让党员干部重温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感受爱党爱军、军民一家的鱼水情深,进一步树牢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更好地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群众观问题,就非常值得借鉴。三是要打造最经典的红色旅游线路。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以沂蒙精神为核心价值的丰富的沂蒙红色资源和独具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业已成为山东红色文化体系的典型品牌之一,我们一定要借临沂被列入全国八大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的东风,围绕山东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关于打造“一个核心、四个区域、一条主线和七条精品线路”的要求,积极规划建设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为核心的沂蒙旅游经典红线,在强化临沂红色旅游在全国红色旅游大格局中的地位的同时,实现沂蒙精神在普通群众群体中的广泛宣传和快速传播,最大程度放大沂蒙精神在全国的影响力,为更好地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