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王芳(中国平邑县委党校 理论教研室科员

摘要:沂蒙精神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所以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大力传播,弘扬沂蒙精神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作出积极努力。一、通过宣讲、场馆建设等传播沂蒙精神;二、弘扬沂蒙精神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注重党建的引领作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要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和沂蒙精神自身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特点出发,用沂蒙山区取得跨越发展的新成就扩大沂蒙山区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展沂蒙精神社会认同和社会影响的空间,书写新时代美丽中国梦壮丽的沂蒙篇章。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这不仅是对沂蒙革命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是一个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虽然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它却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升,沂蒙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如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弘扬沂蒙精神对于认真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不断改进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沂蒙精神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所以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大力传播。弘扬沂蒙精神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作出积极努力。

一、通过宣讲、场馆建设等传播沂蒙精神

(一)通过媒体和理论宣讲员传播沂蒙精神。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发源于沂蒙老区,但并不是地域性概念;孕育诞生于战争年代,但并不仅仅代表过去;属于蒙山沂水、齐鲁大地,但更是党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超越时间和地域的精神力量,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沂蒙、在山东落地生根长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共产党人奋斗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催生的伟大精神。切实把沂蒙精神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沂蒙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不仅要运用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又要运用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广泛传播,更要注重让群众走上讲台,把话筒交给群众,让沂蒙人民讲述自己亲历、亲闻、亲为的平凡小事,用简练朴素的语言让更多人感受沂蒙精神的魅力。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精神在人们心里播下种子,就能生根、开花、结果,就能转化为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1]。临沂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经验,临沂相继开展了“沂蒙精神百校行”,深入全国一百多所高校宣讲;奔赴嘉兴南湖,“沂蒙精神图片展”累计接待十多万人次;上线运行沂蒙精神网上VR全景党性教育平台,让移动用户身临其境……随着一系列传播载体、方式的创新,今天的沂蒙精神,闪耀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正从“线下”走到“线上”,从齐鲁走向全国,一步步走入世道人心。

文艺精品是抢占舆论主阵地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临沂成功推出了系列丛书《沂蒙颂歌》、文艺演出《谁不说俺家乡好》、大型风情歌舞《蒙山沂水》、交响乐《沂蒙山小调》、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视连续剧《沂蒙》、电影《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成为宣传和弘扬沂蒙精神的生动载体。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沂蒙精神展馆建设、发展红色沂蒙旅游传播沂蒙精神。公共场馆是历史的缩影和象征,承担着见证历史、教育大众等重要职能,是传播沂蒙精神的重要资源。搞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沂蒙沂蒙精神展馆时深情地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要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好沂蒙精神展馆的作用。为了继续弘扬沂蒙精神,增强沂蒙精神的感召力,需要继续加大沂蒙精神展馆的建设力度和免费开放力度, 吸引更多的公众接受沂蒙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作为沂蒙精神发祥地,临沂市红色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临沂先后建立了华东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司令部旧址暨山东省政府纪念地、大青山战斗遗址、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等70多处沂蒙精神教育基地。进一步整合沂蒙红色资源,规划和建设好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通过大力发展沂蒙红色旅游,切实发挥好沂蒙精神教育基地的导向作用。临沂市因地制宜打造沂蒙革命纪念馆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现场教学,对照革命英烈这面镜子,深入开展“学英烈、忆传统,强党性、正作风”大讨论,大力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来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的党员干部普遍感受到纯洁了思想、净化了心灵,深化了对密切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的认识,增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

二、弘扬沂蒙精神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沂蒙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理想信念的力量。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搞好安全生产、生态环保、脱贫攻坚、金融风险防控,维护社会稳定,每一项都是一场艰巨繁重的攻坚战。打赢这些攸关未来的硬仗,精神的力量至关重要。沂蒙精神几十年来积淀下来的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精神、那么一种拼搏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巨大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充分汲取沂蒙精神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军民一心,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我们就一定能凝聚改革创新的动力,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走好新的长征路。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2]。沂蒙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它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必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光大。沂蒙精神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传承发扬沂蒙精神也从来不是死板的教条。让沂蒙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工作、融入党的建设、融入干事创业的全过程,跟随时代的脉搏一同跳动,伴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前行,这道穿越时代的信念之光,必将照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一)把弘扬沂蒙精神与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弘扬沂蒙精神,最根本、最主要的是将沂蒙精神贯彻到实践中去,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在实践中不断赋予沂蒙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从而实现弘扬沂蒙精神的时代化、社会化、大众化。要把先进性要求与普遍性要求结合起来,紧密结合人们的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等不同领域和层面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把沂蒙精神的基本要求渗透到乡规民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之中,并善于挖掘和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弘扬沂蒙精神具体化、形象化。

(二)把弘扬沂蒙精神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弘扬沂蒙精神,要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核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三)把弘扬沂蒙精神与深入研究沂蒙精神相结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历史贡献、丰富内涵、时代特征、现实意义,深入探讨沂蒙精神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和其他地区、行业或个体在新时期的创业精神等的内在联系,深入总结弘扬沂蒙精神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

    三、注重党建的引领作用

(一)弘扬沂蒙精神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引领带动

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党员干部在弘扬先进思想道德上作出表率、见诸行动,就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特别嘱咐,“要继续弘扬沂蒙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好,把老区人民的生活搞的更红火、更幸福。”这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办好事关民生的事。要引导党员干部多想想当年为什么那么多沂蒙红嫂乳汁救伤员、抚养革命后代、送儿送郎入伍、抢架火线桥?那是因为各级党员、干部、人民军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今天,各级党员干部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道德高地,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1、坚持和完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政策措施,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邓小平也反复强调:“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过去,党之所以在沂蒙人民心中拥有巨大的号召力、凝聚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真正代表和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如今,党要引领群众弘扬沂蒙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营造有利于人民群众创业的社会环境,激发群众想干事的创业热情,并在不断推进科学发展中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2、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时时处处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和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似乎是一项“软”任务,但要增强其实效性,就必须把它做“硬”、做“实”,为此,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既要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各项联系群众制度,又要完善服务承诺、结对帮扶、法律援助、领导督办等各项服务群众制度,还要完善奖惩制度,对联系群众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给予批评查办。通过奖惩机制,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要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进一步弘扬艰苦创业精神。针对一些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意识淡化,缺乏基层岗位经历、缺少群众工作经验,不会做、不敢做、不善做群众工作的现象,临沂市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使他们认识到虽然工作环境改观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党的优良传统决不能忘、艰苦奋斗精神决不能丢;创造机会让年轻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在实践中锻炼并提高与群众交流沟通、宣传引导、示范带动和抓队伍建设的四种能力。近年来,市县乡有8.1万名机关党员干部与284.8万户基层群众建立了直接联系,并从中选派年轻干部先后到基层党组织任职第一书记,在具体实践中服务群众、增长才干。学习和弘扬沂蒙精神,必须牢固树立、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沂蒙是革命老区,也是红色热土。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派党政军进驻沂蒙山区,开辟沂蒙抗日根据地。自1938年至1949年,八路军山东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山东省党政机关,曾长期驻扎在这里。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共产党人向人民群众传播革命理想信念,为人民的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用生命与鲜血染红了八百里沂蒙大地,誓死守卫人民家园。在党的领导下,沂蒙老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实现减租减息,进行土地改革;开办文化夜校,组织群众学习文化和党的方针政策;推行社会改革,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禁止妇女缠足、买卖婚姻等,使老区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正是通过党在根据地的施政措施,沂蒙人民看到了幸福生活的美好前景和社会变革的美好未来,从此有了盼头、有了奔头、有了劲头,从而迸发出“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热情。沂蒙精神启示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才能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

(三)必须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沂蒙精神是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当年“大军连营七百里,村村灯火到天明”。整个沂蒙山区成了高速运转的阵地,人民焕发出空前的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热情。这是为什么?这不仅是因为沂蒙人民的政治觉悟高,更重要的是我们党通过党、政、军、群四大基层建设成功地完成了对农村民众的组织和动员。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在沂蒙山区,我们党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一个党员,就像钉上一根坚硬的钉子;发展一个支部,就像建立一个坚强的堡垒,广泛紧密地联系群众,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大力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建立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认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唤醒老区人民的革命意识,使他们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大力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极大提升了农村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激发出老区人民与党、与人民军队生死与共的革命斗志,使人民与党血肉相连、与军队鱼水相依。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420万沂蒙人民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有120万沂蒙儿女拥军支前、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将士血洒沂蒙,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陈毅元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沂蒙精神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紧密联系群众、大力发动群众,才能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四)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战火纷飞的年代,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尽管沂蒙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却自愿为革命节衣缩食,无私奉献了几乎全部的粮食,承担着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消耗。而战争中涌现的一个伟大女性群体——沂蒙红嫂,更谱写了感人至深的光辉篇章。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明德英,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42名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肩扛火线桥的李桂芳,在孟良崮战役中烙煎饼、做军鞋、筹措粮草、运送弹药的沂蒙六姐妹,以及沂蒙山区数不尽的红嫂,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没有让她们退却,她们舍生忘死,用柔弱之躯担负起国家兴亡,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做出了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成为上世纪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沂蒙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于1995年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成功之路,昔日满目疮痍的泥淖之地已经成为城水相依、优雅宜居的“大美新临沂”。沂蒙精神启示我们,艰苦奋斗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永葆政治本色、激发昂扬斗志、顽强拼搏进取,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沂蒙精神源于沂蒙山区,但它绝不仅仅是一种地域精神,它与山东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同根同源同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要从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和沂蒙精神自身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特点出发,用沂蒙山区取得跨越发展的新成就扩大沂蒙山区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展沂蒙精神社会认同和社会影响的空间,书写新时代美丽中国梦壮丽的沂蒙篇章。大力倡导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力求实现沂蒙精神的群众化。群众是沂蒙精神的践行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要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成为实践沂蒙精神的主力军。  

[1]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02)

[2]习近平.2014年2月25日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