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临沂市委党校 潘洪娥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优秀群体意识,沂蒙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沂蒙老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拓展对沂蒙精神的认知维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进程中凝聚党心民心心连心的发展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沂蒙精神;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深刻阐释了他的初心情怀和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空轮回到四年之前,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视察时指出:“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无论是巧合亦还是必然,习近平同志的这两段论述都揭示了一个规律,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其在区域性上必然有一定的呈现形式。沂蒙精神作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优秀群体意识,它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沂蒙老区的集中体现,党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人民坚定跟党走,实现了初心和民心的“心连心”,形成了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拓展对沂蒙精神的认知维度,使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进程中发挥伟大作用。
一、党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初心的基本要求
恩格斯曾经指出,“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的这一价值取向,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基本要求,也是沂蒙精神形成的逻辑起点,它赋予沂蒙精神崇高的真理力量。
1、给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列宁指出:“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世界观的基础。” 物质利益,在老百姓那里就体现为基本生活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通俗易懂地给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阐述人民物质利益的问题。他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
中国共产党给群众创造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这一根本价值取向在沂蒙地区有着生动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沂蒙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行“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的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救济事业,推行土地改革,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让沂蒙老百姓得到实惠,切实改善了人民生活。仅高粱这一项农作物,双减后根据地每亩交11斤,国统区每亩交84斤,敌占区每亩交100斤以上;1945年沂蒙根据地共计增产粮食6836.7万斤,人均增长约3.4 斤;到1949年上半年为止,山东革命根据地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的历史性任务,在山东历史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伟大转变。同时,我们党在沂蒙地区深入开展精兵简政,1942年春到1945年春,三次精兵简章共精简了3万余人,占原有脱产人数的27%。党的机关人员精简约52%,政府机关人员精简约46%。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带领沂蒙人民整山治水,兴修水利、改造良田,实现了“南稻北栽、南茶北移”,把沂蒙大地变成了北国江南。改革开放后,党一心为民爱民,带领沂蒙人民开拓奋进、艰苦创业,1995年沂蒙老区一举实现在全国18个重点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带领沂蒙人民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革命老区中率先发展的一面旗帜。到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345.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85.3亿元,物流总额突破2.8万亿,临沂商城市场交易额达到455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物流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在这些鲜活的数字和经典事例背后,即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群众谋物质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执政的共产党必须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党同人民的关系以及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问题。否则,如果没有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主义的美好理想和执政党对人民的许诺就是一句空话。由此,人民也就很难认同党、认同社会主义了;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也就随之化为泡影了。
2、给群众最大政治权益保障
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多层次的,既有关乎人们生存的物质需求,也包括政治权益的保障。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同时,党的性质、宗旨也决定了党必须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革命战争年代,广大劳苦人民群众深受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压迫,经济上受尽剥削,政治上受尽奴役,没有基本的人权保障。中国共产党就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在山东抗日根据地,主要通过加强政权建设、制定实施一系列法令法规、发动群众民主选举等措施实现群众最大的政治权益。按照“三三制”原则,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人士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人权保障条例《人权保障条例》,《条例》第三条规定:人民享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四项基本权力,第四条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旗帜鲜明地宣示了群众享有的政治权利。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在沂蒙地区继续探索增强人民群众政治权益的路子。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无论是在政府决策的征求意见过程中,还是基层事务的群众自治中,协商民主已经延伸到社会基层的每个角落。尤其是以小切口协商讨论国家改革发展中的大问题,临沂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已经成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一个品牌,以此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聚力攻坚,形成同心同向的强大发展合力。
3、重视群众的各种文化诉求
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人们的利益诉求是不同的,而且人们关注利益的层次不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关注人们的物质利益、政治权益的同时,也关注人们的文化诉求。在沂蒙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度就重视沂蒙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当时,山东根据地实行的是干部教育、普通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战时教育体制。到1941年底,山东抗日根据地建有小学7000多所,学生41万余人。沂蒙党组织开展了夜校、冬学、庄户学等轰轰烈烈的学文化运动,让人民群众学文化的同时,还接受先进思想的启蒙,从迷信保守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临沂党组织也充分认识到,物质资源终会枯竭,而文化资源则生生不息。在注重沂蒙人民民生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政治权益的同时,也把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作为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抓好临沂市博物馆、市县文化馆(艺术馆)、图书馆和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文物保护与旅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革命文物征集展示工程,努力推出一批体现区域特色的精品力作;临沂市为丰富民众业余文化生活,推出了沂蒙精神的作品占多数的很多精品力作;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结合春节、清明、端午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系列主题活动。在近年来的精准扶贫中,注重对基层文化建设的精准施策,临沂市近年来累计投入超7300万元,将当地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活动室、文化小广场的覆盖率提升至77%、93%。
从沂蒙地区党政军民的实践来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为沂蒙人民谋利益的方式不同,革命时期,是使广大劳动人民获得解放,彻底改变其经济、政治地位;在执政后,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尽管如此,但党为沂蒙人民谋利益的实质是一致的,党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是始终如一的初心。
二、人民坚定跟党走:民心对党的初心的良性互动
在战争磨难的反复的对比抉择中、在改革发展的体验中,沂蒙人民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人民的亲人,只有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最可信赖的人,并且这一认识随着实践的深入在不断深化。同时,正义的天平不自觉地逐渐倾向于共产
党一方,义无反顾地跟党走、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这是沂蒙人民用心、用情、用感激投出的神圣一票。在此意义上讲,人民坚定跟党走、无私奉献正是党为人民谋利益初心的良性互动。与一般认知关系的单向度相比较而言,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结下的的这种具有特殊感情和地域特色的认知关系的特殊之处即在于认知主客体是双向、互动、发展变化的选择关系,即“党选择了群众,群众也选择了党”。
1、沂蒙精神体现的是沂蒙人民坚定跟党走的人民精神
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长河中历史痕迹和精神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对其传统认知立在两个层面,即沂蒙大地和沂蒙人民。其一是沂蒙精神独特的生发土壤,即沂蒙精神是深深扎根在沂蒙大地的,是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国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升华;其二沂蒙精神体现的是沂蒙人民一心向党、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这种群体意识和群体自觉。
沂蒙精神是一种人民精神,凸显的是普通人即人民之魂。沂蒙人民群众的这种群体意识是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和人文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沂蒙山区艰苦的自然条件,落后的经济基础,磨练了沂蒙人民。沂蒙历史上众多杰出人物的爱国事迹耳濡目染了沂蒙人民,成就了沂蒙人民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砸碎旧世界的品质和精神。一方面,经年累月的文化积淀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内在前提。沂蒙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经千百年文化的熏陶沂蒙人民形成了既重礼、重义、纯朴、至孝,又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对国以忠的文化性格。另一方面,抗战时期,沂蒙人民深受国民党军队的横征暴敛、屠戮掠夺和日军惨绝人寰政策的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为了追求自由与进步,沂蒙人民紧跟共产党干革命、无数沂蒙儿女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人民子弟兵和沂蒙人民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改造河山,积极改变沂蒙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大胆开拓,敢为人先,改变“四塞之固,舟车不通”的历史,建设物流天下的大美临沂。
沂蒙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的历史时期演绎了沂蒙人特有的品性,展示了其坚定跟党走的政治立场、创造性的精神风貌、鲜明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成就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无论是沂蒙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红色文化培育,还是革命战火的洗礼和内忧外患的夹击,要求生存,要求发展,不等不靠的沂蒙人民必须紧紧跟着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胆开拓、顽强拼博,这是义无反顾的选择,这也是必然选择。在这其中,关键是人的因素,人是内因。在此意义上讲,沂蒙精神的主体是山东沂蒙山区的人民群众。沂蒙精神的特质就是“群众”二字,融入了当地人民的性格和品格,展现了沂蒙人民的精神风貌。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孕育的精神,是沂蒙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精神,是沂蒙人民创新的精神。所以,沂蒙精神的表现形式更多地具有人民精神的一面。
2、沂蒙人民坚定跟党是党为人民谋利益的逻辑必然
从沂蒙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表征来看,沂蒙精神的创造主体是纯朴、善良、憨厚、正直的沂蒙人民群众。那么,沂蒙人民为什么那么爱党、甘心情愿跟着共产党走?究竟是来自于哪里的一种什么力量,让我们老区人民“有一块布也要做军装、有一口粮也要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也要送战场”?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沂蒙精神自然是沂蒙人民的创造,但从更高的坐标上来看,这种创造是在党的酝酿和倡导下推动的,是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心一意为民族解放、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这种初心的感染下形成的,没有党的人民性特质就无以形成这一精神。
在我国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无论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用生命捍卫国家利益,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的生活负担,开拓奋进、干事创业、改造自然,求发展、求富裕、奔小康,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是通过加强政权建设、制定实施法令法规政策、发动群众民主选举等,增加人民群众的政治权益保障,亦还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文化运动,让人民群众接受先进思想的启蒙,解放思想,提高思想觉悟,都是通过党及其领导的军队通过实际行动领导、教育感染人民,鼓舞民心,使人民感到跟着这样的党就有信心、有精神、有力量,感到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最可信赖的主心骨,坚定了支持拥护共产党,“坚定跟党走”的信念。由此可以看出,沂蒙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始终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初心,体现了沂蒙人民紧跟共产党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它是中国共产党和沂蒙人民共同培育的结果,其生成并升华于党与民众之间以突显人民性特质的群众路线为中介的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中,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是前提,是原因,而人民紧跟党走是结果,党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党放在心上。这是二者之间的必然逻辑。好换好!党心民心心连心!
三、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凝聚党心民心心连心的发展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在不断演绎凸显着党和人民之间重要调节机制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不断构筑党群这一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沂蒙广大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正是对党为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生动诠释,实现了党心民心心连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通过传承弘扬“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继续走好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汇聚党心民心心连心的发展力量。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人民有切实的获得感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决定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梳理沂蒙地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的发展历程,正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同频共振的发展历程,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历程。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实质内容没有改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所承载内容的形式不同。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民族独立梦与人民解放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通过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革,实现民族复兴征程上的国家富强梦与人民幸福梦,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时代,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践行初心和使命,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我们的人民革命战争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就在于我们给予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分田分地真忙,让他们当家做了主人,这是当时人民群众最大也最现实的获得。所以他们才高高兴兴地唱着“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猪羊出啊了门,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切实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坚持依靠人民谋发展,让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是主体以观念的形式把握客体的活动,认识遵循着自己特有的逻辑和规律。沂蒙精神作为沂蒙人民对党和人民军队在特定时空下的一种认知,其核心呈现为党和人民主客体的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结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否定了历史上长期存在并起主导作用的传统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在政治上取消了封建士大夫的特权地位和官僚系统,在经济上打碎了地主占有土地的经济模式,在文化上宣传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结构上则是一次全新的创新,从基层彻底剥离了国民党与群众本已脆弱的联系,实现了党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融合,重塑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形态。这种二元结构也很好地演绎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正在改变着形态,“在一个信息爆炸、批评爆炸、人们的权利意识和嘲讽精神也爆炸的时代,塑造一个英雄所需要的神秘感和庄严感已经不复存在。” 中国的进步不仅要依靠少数英雄抬高勇气和智慧的上限,而且要依靠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抬高勇气和智慧的下线。
萌起形成于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中国建设和改革时期、升华于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一再展示了发自民间、来自底层的千百万沂蒙人民的推动力量,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只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赢得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就能构筑起众志成城的铜墙铁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所强调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最充分地调动和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3、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为着人民和发展依靠人民像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只有为着人民,才能最大限度和最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依靠人民,才能达到为着人民这一唯一的目的。而二者高度统一的发展其成效如何取决于全体人民是否能够“共享发展”,是否能够实现共同富裕。因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而是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全体人民,让全体人民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就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是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让社会财富不断涌流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切实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同样,共享发展理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每一个环节中,在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使“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现实实现就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是要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并不断提高成果分享的公平性,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对此告诫自己、告诫全党,“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多次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注重人们生活的“硬需求”的同时,要切实增强对“软需求”的关注,着眼于增强人的幸福感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切实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