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与红色文化建设研究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牟永泉

摘要: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进行艰苦卓绝奋斗中所产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进步文化,她代表着正确的方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沂蒙精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们党、军队与人民群众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其独创性的重要遗产,沂蒙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突出代表,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特征是人民性。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是我们历史使命。

一、沂蒙精神的丰富文化内涵是红色文化的突出代表

(一)沂蒙精神 文化内涵

沂蒙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沂蒙这片钟灵毓秀的神奇沃土上,诞生了无数圣贤奇才。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岁月,在沂蒙根据地,党和人民军队始终把沂蒙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人民的解放与幸福苦战奋斗;沂蒙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义无反顾地参军支前。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的产生既是对于沂蒙地域优秀文化的传承,又是党、政府、人民军队和沂蒙人民伟大实践的结晶,是沂蒙党政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一座彪炳千秋的精神丰碑。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创造了爱党爱军、艰苦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支前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小推车精神、勇往直前精神、永不服输精神、敢于胜利精神、开拓奋进精神、渊子崖精神、沂蒙红嫂精神、沂蒙六姐妹精神以及建国后的厉家寨精神和九间棚精神,都成为了中国红色文化厚重的篇章。敢于斗争源于沂蒙文化的底蕴。在山东根据地,沂蒙人民的敢于斗争,是在压迫面前的不屈,是在苦难面前的坚韧,是在困境面前的智慧,是在历史转折中的清醒。可以说,无论环境多么恶劣、苦难多么深重、情况多么危急,沂蒙人民总是有骨气、有锐气、有勇气挺身而出。有了这样的底色,“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就有了可靠的社会精神基础。[1]

(二)沂蒙精神 党群关系

当下热播的冯小刚力作电影《芳华》中著名的舞曲《沂蒙颂》,全国许多热舞青年都以抖音短视频的形式,一展自己优美的舞姿,将人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仿佛就在眼前: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啊重返前方。听到这首亲切感人的曲子,不觉得泪水夺眶而出。这首感人的曲子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沂蒙建立党群关系最好的描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衷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国共产党为老百姓打天下,老百姓闹翻身、求解放,想过上幸福生活,当然不遗余力地拥护共产党。无私奉献精神、支前精神、小推车精神、勇往直前精神、永不服输精神、渊子崖精神、沂蒙红嫂精神、沂蒙六姐妹精神,都说明了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情怀。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就是当时伟大的沂蒙人民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的真实写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沂蒙精神将会再次体现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新时代党群关系,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有重要启示。

(三)沂蒙精神 儒家思想

沂蒙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的原因之一。沂蒙大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作为儒家文化重要发祥地的沂蒙山区也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两千多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沂蒙人民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一是处世以仁。沂蒙人民纯朴善良,充满爱心和亲情,这是沂蒙文化最突出的特点。二是待人以义。这里的人民崇尚气节,重道义,轻私利,勇于舍生取义。三是对国以忠。沂蒙人民对国家忠心耿耿,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一个民族要想长存于世,固然有赖其适应潮流的能力和与其他民族共存共荣的心胸和气魄,但是更要坚持自己文化的根本,固守自己民族精神的源头,保住自己社会的特色,因为本固枝荣,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们古圣先贤,教我们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成己、成人、成物。君子当啸天星之健,而自强不息。乃至要法天,配天,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更有大学里所说,儒家塑造君子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也是由内而外,由近及远,视天下国家为个人生命的扩延。[2]

(四)沂蒙精神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通常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中形成与发展的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割不断的精神血脉。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沂蒙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突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割不断的精神血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进行艰苦卓绝奋斗中所产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进步文化,她代表着正确的方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同时,红色文化也是年轻一代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食粮,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根基。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其独创性的重要遗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打造特色品牌高地,挖掘红色历程系列资源,是依托红色资源进行党性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弘扬沂蒙精神益于整合和完善中国红色文化体系。

二、沂蒙精神的丰富文化内涵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一)沂蒙精神 实践意义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我们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增强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自觉,续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关系,凝聚推动历史进步的磅礴力量,奋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条最基本的路线,是我们党的执政之本和利国之根,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就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观点,并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之一,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政策和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首先沂蒙精神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源泉,其次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再有沂蒙精神是群众路线内涵丰富发展的精神动力。总之,沂蒙精神是群众路线的实践结晶典型表现,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群众路线内涵的丰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沂蒙精神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在革命战争年代,三万多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伟大女性的感人故事。在残酷的战争中,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党的英明伟大,激发了爱党爱军的革命情怀和高度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情感和觉悟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的新时期,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爱党爱军的情怀突出表现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情感寄托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3]

(二)沂蒙精神 理论价值

诞生于沂蒙山区的沂蒙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一种,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力量。沂蒙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关联,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教化作用方面,可体现在,首先,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蕴含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展现了我们党、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意和血肉联系。沂蒙人民视党和军队为亲人,在党的领带下,倾全力支援革命。沂蒙山区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这些事迹体现了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顾全大局、公而忘私、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与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相一致。其次,沂蒙精神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典范,沂蒙精神的形成是正确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结果。

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的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军民亲如一家,党同人民群众建立了紧密的血肉联系。从普通党员到高级干部都吃苦在前,遇到危险在前,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不惜牺牲一切。沂蒙人民积极参军参战,碾小米、做军鞋、送弹药、抬担架,百万人民群众参战支前。涌现出了同仇敌汽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著名“抗日模范村”莒南渊子崖村,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大批典型,铸造了爱党爱军这个沂蒙精神的灵魂。再次,发挥沂蒙精神的文化资源优势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临沂先后建立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固战役纪念馆、沂蒙精神展览馆等70多处沂蒙精神教育基地,通过图片陈列、实物展示、影视播放、文字讲解等多种形式,真实记录了过去革命斗争的历史,把伟大的沂蒙精神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只有为民,人民群众才会坚定跟党走;只有清廉,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人民群众才会为了党的事业无私奉献。

(三)沂蒙精神 新时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文化、沂蒙精神的传播是我们的使命。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汉语成为现在和将来都非常重要的语言。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古今同脉,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千年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不断吸引着世人追随的脚步。中国文化既古老,又充满活力。弘扬沂蒙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前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三、沂蒙精神的丰富文化内涵是新时代党群关系规律

(一)人民利益 高于一切

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沂蒙大地开出的璀璨之花,不断丰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沂蒙精神的特质在于党群、军民间的血肉相联、鱼水情深,为什么党是人民群众的领路人、,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决捍卫群众利益的,当时如何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为民务实形象的以及新时期如何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进一步坚持群众路线。沂蒙精神的特质在于党群、军民间的血肉相联、鱼水情深。为老百姓打天下浓缩的是共产党、八路军一切行动的根本精神和品格,它赋予沂蒙精神强大的实践力量,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行动引领。“忠诚看齐”就是“一切行动听从党的指挥”。这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规矩,也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在山东革命根据地,正是凭着忠诚看齐这一政治灵魂,山东根据地构建起中央和地方、党的领袖和党政军民之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关系。这无疑是沂蒙精神最突出的个性、最宝贵的财富。有了这样的政治境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就有了最根本的保证。[4]

(二)困难面前 光明引路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怕困难、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贫困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品格。战场上,沂蒙人民特别能战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寓于改革开放之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树立了良好的沂蒙人形象。沂蒙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历史上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闭塞之地,特别是受封建剥削和外来侵略势力的压迫,加之革命战争年代沉重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负担,致使战争创伤大,经济基础薄弱,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治山治水,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先后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宁家沟、九间棚、刘家团林村、郭圪墩村等一大批先进集体,使临沂成为当时改造发展农业的先进地区。这表明,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三)牢记使命 生死与共

 “听党话跟党走”是沂蒙群众对“人民离不开党”这个历史命题最好的诠释,它赋予沂蒙精神鲜明的人民性,成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信任基石。党叫干啥就干啥,是沂蒙百姓在政治上的显著特征。沂蒙老百姓为什么这么听党的话?因为党用生动语言所讲的,正是沂蒙百姓已经产生的强烈愿望、朦胧感觉的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是沂蒙人民经过战争洗礼和历史积淀后的政治信念,人民群众有了这样的信任回应,“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就有了深厚的社会思想基础。以党的方向为方向、紧紧追随着党,是沂蒙百姓对党无比信任、对人民军队一往情深的行动自觉。一句“只要跟党走、就能得胜利”,充分体现了历史进步中政党主导作用和人民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沂蒙百姓用实际行动回应着这样的认知:跟党走就要全力支持党的工作,就要踊跃参加党的队伍,就要争取加入党的组织。人民群众有了这样的道路选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当年山东根据地党政军民在价值观、方法论、政治立场、意志品格、作风纪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实践,昭示着每个党组织、每名党员和广大群众应当坚守的奋斗初心和行动原点。要发扬“为人民靠人民、忠诚看齐革命到底”的精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沂蒙精神是我们党的红色文化精髓。同时,红色文化精髓也是年轻一代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食粮,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根基。[5]

(四)水乳交融 世界榜样

全面回顾我们党的革命史,深入探究党群关系为什么能达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境界,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与政党都迫切想要研究的课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举行,使得中国这一文明古国再次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远远流长,传统悠久。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对人类历史发展做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来自世界上120多个国家的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共600多名中外代表。高层对话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120多个国家2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领导人通过这一平台相互沟通、深入交流。此次对话会是中共十九大后中国举办的首场主场多边外交活动。中国共产党的治党治国方法再次引发世界舆论广泛关注。使中国共产党——“世界各国政党学习的榜样”

四、沂蒙精神对新时代提升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价值

(一)中国文化 影响世界

当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倍受国际关注,他们渴望了解中国人当前的观念心态、思想感情、生活方式。而我国目前的国际文化传播,明显的表现出“厚古薄今”的倾向,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中国的总体印象还停留在“五千年文化、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上,中国在国际受众心目中的文化形象是“智慧而苍老”。也就是说中华文化等同于中国古代文化,而我们的近现代文化和红色文化及沂蒙精神,国际上未必熟知。像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成功学的教科书,无论新中国成立前或后,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且不断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沂蒙精神对新时代提升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价值不可或缺。我们怎样才能令人信服地向世人说明,我们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怎么正确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我们提出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如果我们不主动把中国文化输出去,不主动将过强的经济和军事发展以一种文化发展的方式来持平,他们会认为中国是危险的。唯有先进文化引领,民族精神力量增强,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大国重器 只为和平

纵览中外历史不难发现,一个强大国家的兴起,往往都会在国际掀起相应文化潮流,形成一股强大的国际文化影响力,马其顿的崛起将希腊文明传递到地中海乃至印度河流域等欧亚非广大地区。到了近代,这种国家力量和文化影响力相伴而兴的特征便更明显了。法国的强大让法兰西哲学、文学、生活习惯和艺术品位传播到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中;英国“日不落”帝国的盛况,也让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影响遍及全球,从靠左行驶到下午茶,从教育制度到司法习惯;冷战让美苏成为并雄于世的两大霸权,也成为20世纪国际文化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国家。西方价值观主导当今世界。中国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现有文化的建设性不够以及对外文化贸易额小等因素,制约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也是中国至今获得诺贝尔奖很少的原因之一。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形成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是今天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新时代提升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研究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研究,拓展对新时代提升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研究的视野和深度,深化对新时代提升中国文化世界影响力研究本质规律的认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及世界影响力。[6]

(三)古今同脉 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文化的传播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国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使汉语成为现在和将来都非常重要的语言。汉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古今同脉,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千年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不断吸引着世人追随的脚步。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形式和手段不断创新,维度越来越广,交流深度不断增加。中国文化既古老,又充满活力。“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首字正腔圆的中文诗朗诵让美国小姑娘快乐•罗杰斯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她的父亲、国际知名投资人吉姆•罗杰斯在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投资成果”,他认为有了孩子以后,你应当让他们学中文,因为中文将是他们余生最重要的语言,21世纪将属于中国。

(四)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着最为复杂的矛盾与挑战,但始终有勇气和政治智慧不断推进改革,这令世人为之赞叹。中国近40年来的减贫成就,为世界各国都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这也告诉世界,改革开放和战略性长期规划的成功实施,都需要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中国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人民,将中国人民的意志转化为不懈奋斗的行动力,最终实现国家富强的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魅力与日俱增,习近平带领全党,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方得始终。当前,中国经济繁荣,人民收入提高,人民对执政党的满意度高。中国共产党的所有重要决策,都适应了国家的规模和复杂性。比如,反腐维护了法律和司法公正,提升了民众对党的信任,并加强了国家政治稳定。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惩治党内腐败,维护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代表的形象和地位。同时,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继续得到广大中国人民的全面支持。


[1]永恒--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2]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齐鲁学刊》2003年05期:5-8。

[3]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的典范,学习时报2017年11月24日A4版,王玉君

[4]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杜金华,党性教育,2017-08-08

[5]论沂蒙精神的文化价值,林国华,临沂日报2014年08月30日

[6]提升当代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段丹洁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12-11

[7]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齐鲁学刊》2003年05期: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