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沂蒙精神崇高信仰的力量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王守光

摘要: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特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崇高神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矢志不渝的追求,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信任党、热爱党、紧跟党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正是这种崇高信仰的伟大力量支撑,锻造和铸就了沂蒙精神先进的理论品质和鲜明的实践品格,使她能够穿越时空隧道,跨越地域疆界,成为全党全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支柱。这是长期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和一再倡导沂蒙精神的灵魂所在,力量所在,也是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的本质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6日 第1版)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特质,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展现和升华,是山东党政军和沂蒙人民共同培育的山东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新时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的真谛所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崇高神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矢志不渝的追求,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信任党、热爱党、紧跟党的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正是这崇高信仰的伟大力量支撑,锻造和铸就了沂蒙精神先进的理论品质和鲜明的实践品格,使她能够穿越时空隧道,跨越地域疆界,成为全党全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支柱。这是长期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和一再倡导沂蒙精神的灵魂所在,力量所在,也是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的本质所在。

一、崇高信仰的伟大力量,支撑和铸就了沂蒙精神先进的理论品质

任何一种伟大精神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固然与其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和人文地理环境密切关联,有其自身的特质,但只有与先进的思想文化相融合,在精神内涵深处注入崇高信仰的伟大力量,彰显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铸就其先进的理论品质,才能成就其无比伟大,才能历久弥新,长盛不衰。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展现和升华,而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倡导者、传承者、弘扬者、培育者和引领者。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先进理论的“倡导者”、“宣传者”、“组织者”,以《共产党宣言》为“信仰之本”,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之旗”,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前进方向”、提供了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规划了中国命运的“光明发展前景”,在信仰方面显示出其他政党无与伦比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一旦与沂蒙人民强烈与朴素的阶级感情相融合,便显示出先进的理论品质,成为铸就沂蒙精神的“主心骨”和强大精神支柱。

(一)崇高的信仰支撑沂蒙精神先进的内在特质。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在沂蒙老区的一种具体承载、展现和升华。特别是其一开始生长就带有鲜明的党的精神的红色烙印和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培育特质,其独具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内在特质,高度地集中地体现出与党的伟大精神信仰的先进性、实践性、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性,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反映。从更高的坐标来看,正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所体现的崇高信仰的先进性,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作风,滋养和培育了沂蒙精神,支撑和铸就了沂蒙精神率先垂范、联系群众、爱党爱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以人为本等体现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思想内涵和内在特质。这些内在特质,具有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精神、凝聚各方力量的先进理论品质。尽管沂蒙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元素,赋予新的内容,思想内涵会丰富多彩,但对党的崇高信仰无比坚定和对党的伟大事业无限忠诚的“内核”,绝不会因岁月淘洗而褪色,更不会因艰难曲折而动摇。从这个意义上讲,沂蒙精神所创造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独有的先进的内在特质属于沂蒙大地和山东人民,更属于中国共产党人先进的崇高信仰的引领,属于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锤炼。正像“沂蒙山”的称谓明确响亮的提出一样,国家正式版图上本没有“沂蒙山”这三个字的山、山脉或地名,它因始于党中央对115师东进“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指示而大名鼎鼎于全国,使它成为一座巍然耸立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心中的精神高山,承载着党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事业无比坚定的信仰与信念。

(二)崇高的信仰融合沂蒙精神先进的开放性质。发源于沂蒙革命老区、长成于齐鲁大地的沂蒙精神,虽然具有地域特色,但它绝不是一种封闭的、落后的、单纯地域性的精神文化形态。它虽然是一种历史传统的延续和积淀,但本质上又是与民族精神和党的一系列精神一样具有开放的性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既面向现实,又面向未来,展现出海纳百川般的博大胸怀和开阔视野。凡是属于优秀的、进步的、先进的文化,都是沂蒙精神不竭的汲取源泉。它吸收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一样具有崇高信仰的力量“支点”,与它们形成和发展的力量之源一脉相承,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映照、相互融通,展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兼容并蓄的先进的开放包容性质;它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拓展;它缘起于沂蒙革命老区,却能在全省全国各地传承散播,开花结果,并在山东人民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滋养下,逐步成为具有浓郁山东色彩和鲜明开放性特征的最广大的先进性群体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沂蒙精神并不仅仅等同于临沂精神和山东精神,她因其具有开放包容的宽广胸怀和辉耀的“信仰之光”,覆盖的地域更广泛,映照齐鲁儿女和中华大地,当之无愧地成为新时期山东精神的核心与代表,成为全党全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崇高的信仰铸就沂蒙精神先进的时代品质。马克思主义认为,先进性是时代的,时代性是对先进性的本质规定。衡量一种文化精神的理论品质是不是先进的,关键是看它是不是符合时代的要求,看它信仰的伟大力量能否在不同历史时期持久支撑伟大事业的前行和社会的进步,彰显强大生命力。沂蒙精神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时代的。它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的光辉精神财富,同时又是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它秉承齐鲁优秀思想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根植沂蒙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沃土,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洗礼,和平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发展时期的考验,与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先进性一样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实践证明,沂蒙精神从产生、发展到发扬光大,都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息息相关,与党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先进性息息相通,与共和国兴衰荣辱密切相连,它总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升华,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完善,与党的伟大精神的先进性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从这个意义上讲,沂蒙精神先进的时代品质,是在中国共产党伟大时代精神的感召和培育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党的伟大精神鲜明的时代特征。沂蒙精神是革命精神和建设精神,也是改革精神和时代精神;沂蒙精神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和将来;沂蒙精神属于沂蒙和山东人民,也属于中华民族,更属于伟大的党。

二、崇高信仰的强大动力,支撑和铸就了沂蒙精神鲜明的实践品格

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任何一种伟大精神的保持、丰富和发展,仅仅具有崇高信仰所铸就的先进的理论品质是不够的,只有把这种崇高的信仰建立在生动的实践基础上,铸就其鲜明的实践品格,才能永葆其生机活力,展现和升华其伟大的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沂蒙精神形成的基础是党领导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创造性实践,植根于党领导沂蒙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创新性实践中,其崇高信仰的先进理论品质最终由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保持和发展,不断内化为一种党领导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强大推动力量。从最本质意义上来说,是党和人民群众崇高信仰的强大力量,支撑和铸就了沂蒙精神鲜明的实践品格。

(一)崇高的信仰支撑沂蒙精神鲜明的实践特征。沂蒙精神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其真正价值在于其所蕴含的崇高信仰的先进思想内涵的实践意义,在于弘扬和发挥这种精神的现实作用。崇高的信仰支撑沂蒙精神的实践,但这种实践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也就是说,沂蒙精神的提炼、总结、概括和升华并非一次完成,而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长期的动态过程。譬如,对沂蒙精神的具体表述,就是一个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深化和提升的过程,1997年将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2002年,又把其内涵扩展为“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2007年,山东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正式提出了“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20字的新时期山东精神。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沂蒙精神的思想内涵会不断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并因其崇高信仰的不断实践,逐步由地域性特殊含义的相对低级的实践形态,发展为具有全党全民族精神意志的更高一级的实践形态,同新时期山东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党的伟大精神、社会主义精神融为一体,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山东精神、民族精神和党的伟大精神,成为推动山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文化强省新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崇高的信仰铸就沂蒙精神强大的实践功能。一种建立在崇高信仰伟大力量基础上的伟大精神,必然能够拥有惊天动地、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实践作用和凝聚四面八方的强大力量。沂蒙精神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用在抗日战争,能够赢得民族的独立;用在解放战争,能够使人民当家做主人;用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能够迅速脱贫致富,很快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不断向着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迈进。依靠沂蒙精神崇高信仰的强大实践功能,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还是在安居乐业的和平年代,无论是在平稳发展的建设时期,还是在重大灾难的危急关头,山东人民坚定不移地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跨过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过上了小康生活,迎来了经济文化强省的光辉前景,在不同历史时期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壮歌。像战争时期,“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场景,宁愿饿死也要抚养好革命后代的“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群体,为了争取解放,用小米供养革命,用车轮碾出战争奇迹,像建设时期涌现出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等等,就是最真实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齐鲁儿女把发扬革命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在新的实践中成就和升华了沂蒙精神新的辉煌。像1995年沂蒙老区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山东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成为多项指标排在全国前列的省份;像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评选的“双百”人物中,山东占据了19名之多。一代又一代的齐鲁儿女, 创造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奇迹,使一个陷入苦难深渊中的省份,逐步从战争走向和平,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巨变。这都是沂蒙精神“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过上好日子”坚定信仰信念所展现的强大实践功能的最有力注脚和最有力佐证。沂蒙精神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升华于解放战争时代,但它的强大实践功能绝不仅限于历史。在新时代,它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持久的强大动力。

(三)崇高的信仰凝聚沂蒙精神巨大的实践价值。任何一种伟大精神的保持和发展,只有它的信仰植根人民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信任,体现广泛的人民性,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才能彰显其巨大的实践价值。沂蒙精神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服务对象是最广大人民群众,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既是我们党崇高信仰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群众工作宗旨和传统优良作风的根本体现。正是具有崇高信仰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模范行为,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出路和希望,产生了跟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增强了过上好日子和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心,充满了对党和政府的高度信任,才会义无反顾、心甘情愿地把满腔热情和干劲倾注到支援中国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美好生活、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使沂蒙精神放射出巨大的实践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每每遇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是在社会发展的危急关头,深明大义的山东人民总是团结在党高扬的信仰旗帜下,顾全大局、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和舟共济、共克时艰、风雨前行。像山东举全省之力支援北川灾后重建,3万多名援建大军完成22个乡镇重建后,又用整整一年时间,重建了一座现代化新县城,成就了新中国建城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像多年来从雪域高原到胡杨红柳边,到处都有以孔繁森为代表的齐鲁儿女援藏、援疆的不倦身影;像今年夏天,在“山东哥哥”资助玉树贫困学生一周年到来之际,玉树县的小学生给“山东哥哥”寄来一封信,感谢默默资助他们的好心人,等等,沂蒙精神的实践价值已经跨越时空,超越地域,在异地发扬光大、开花结果。诞生在沂蒙山腹地的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村的著名歌曲《跟着共产党走》和诞生在费县白石屋村的《沂蒙山小调》至今唱遍全国、家喻户晓,就是沂蒙精神巨大实践价值的最有力的展示和升华。

三、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进一步凝聚起新时代全党全民族崇高信仰的伟大力量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事实充分证明,共同的信仰坚定,就能凝聚起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伟大力量。沂蒙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崇高信仰的载体和呈现,历经岁月淘洗从不褪色,历尽千难万险从不动摇,其精神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沂蒙山的范围,成为可以穿越时代和跨越齐鲁大地的全党全民族共同的伟大“集体精神”。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多元,社会管理形势复杂多变。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尤其需要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沂蒙精神崇高信仰铺陈的基本底色和先进的红色基因廓清思想、砥砺品质,凝聚力量、铸就正气,从而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进一步牢固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更好地凝聚起新时代全党全民族共同信仰的伟大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迈进。

(一)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给人们以“明亮的阳光照耀”。毛泽东同志指出:“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6页)沂蒙精神从根本上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要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崇高永恒的信仰精神和价值取向深信不疑,并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实践它。“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愉快而严肃地下定自己的决心,来担负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任务。我们清楚地看到共产主义事业实现过程中的困难,同时,我们又清楚地了解这种困难是一定能够在千百万群众的革命发动中完全克服的,绝不为困难所吓倒。”(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7-128页)诚如马克思所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95年版,第455—460页)。

(二)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崇高信仰的旗帜引领前进方向,共同信仰的旗帜铸就必胜信念。经过近百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彰显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伟大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我们才能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牢记“两个务必”和当代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沂蒙精神“内核”所展示的就是对党和党的伟大事业无比坚定的信念。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要求全党全民族必须进一步凝聚起社会主义信念的伟大力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坚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着力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牢固确立和不断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党和人民事业必胜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要满怀豪情地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积极推动党的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创造出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三)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沂蒙精神所展现的信仰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支撑我们在最危险的情形下、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增强信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正确性。但这项伟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历史壮举,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就是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8-259页)这项伟业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和科学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要经历种种艰难险阻。但是,党的坚强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改革,以高涨的历史主动性和积极性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这是我们对伟大事业前途充满信心的源泉和动力所在,也是沂蒙精神所展现的希望和信心所在。沂蒙精神虽然在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它从来没有离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来没有失却过上好日子、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因此,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就要在全党全民族中加强沂蒙精神崇高信仰的宣传和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切实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四)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进一步牢固党和群众的信任。只有崇高的共同的信仰,才会建立共同的牢固的信任。伟大导师列宁指出, “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页,第57页。)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党离不开群众,群众也离不开党”,更重要的是“党离不开群众”,因为群众是党执政的基础。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61页)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沂蒙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建立在崇高的信仰和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作风的集中反映。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就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奋斗,进一步贯彻党的群众工作路线,始终相信“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信任人民、信仰人民,修好共产党人“心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形成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以党心之良赢得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