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孙玉华

摘要:沂蒙精神形成的物质实践基础就是山东党政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忠实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尤其在抗日战争的实践中,山东党政军继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奋斗、爱好和平、以人为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展现了党的群众立场和优良作风。这些因素教育、唤起了山东先进群众,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与回应。党群之间血肉相连、军民之间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形成了沂蒙精神。我们研究沂蒙精神的形成,助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而凝神聚力。

2018年,为了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充分继承沂蒙精神等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深入挖掘沂蒙精神所蕴含的营养元素,为开展主题教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营养,进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为山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强保障。

一、沂蒙精神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党政军在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实践中形成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与使命,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具体化阶段性递进性特征。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表现就是抗击日军的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在这一时期,军民之间之所以形成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首先源于山东党政军忠实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这在党中央和红军结束长征以后,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党中央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刚刚结束,抗日战争只在东北地区局部进行。但是党中央就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勇于担当,先后制定了全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政策,旨在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御日寇侵略、保家卫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山东大地就陷入日本鬼子的铁蹄之下。日本鬼子大肆迫害、屠杀无辜群众,在山东制造了许多无人区。山东人民的性命危在旦夕,群众不能平安度日。很多群众开始背井离乡躲鬼子,忍饥挨饿,疲于奔命。在自己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上,竟然毫无安全感,更谈不上幸福生活。面对日本鬼子野蛮入侵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惨状,远在陕北的党中央怀着救国为民的公仆意识,决定派兵到山东等地抗击日军侵略,拯救处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之下的受苦大众。我党领导的八路军虽武器装备比敌人差,但不畏强敌,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及时挺进山东。党及其八路军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碳。国民党军队虽然抵抗过日军,取得过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国民党不是立足于人民立场,其军队绝大多数抵抗日军不力,在失败中逐渐撤退,到抗日战争中后期最终退出了山东。另外,山东地方的多股土匪,一直横行乡里、鱼肉村民,弄得民不聊生。党率领八路军到达山东以后,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抵抗日军侵略,保护山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努力消除匪患、打击为非作歹的国民党顽固派的山东军队,站稳群众立场,努力为山东人民创造一个相对和平、安全的生存环境。由此可见,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击来犯的国民党军队、匪患和邪恶势力,为山东人民保平安、谋幸福,就是党的初心与使命在沂蒙精神中的具体化。正是山东党政军践行初心与使命,使人民群众在比较中认识到共产党八路军是自己人,由此看到了实现美好生活的希望与力量。山东党政军的努力奋斗得到了进步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真心支持。党群军民之间形成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由此可见,党政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光辉实践,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基础。

二、山东党政军在践行初心与使命实践中展现出来的立场与作风,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山东我党政军的立场与作风,符合了人民群众的传统文化与利益需求,赢得了群众的忠心拥护与支持,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沂蒙精神是两个因素合力的结果:一是党员干部的救国为民亲民作风,感动教育了人民群众;二是政治上进步、受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革命群众对党的事业的感恩与支持。两支正义爱国主体的心心相通、互帮互助、生死相依的作风,促成了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一)党员干部始终坚定群众立场

我党政军立场鲜明坚定,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幸福生活而不惜牺牲一切。党政军的立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打击日伪军以及地主恶霸土匪,拯救受日伪军侵略、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恶霸土匪压迫的人民群众;二是加强党政军建设,服务改善民生。首先,选派党员干部到山东,积极发展地方党员,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对抗日战争的政治领导。其次,利用国民党政权溃败的有利时机,积极建立人民政权,领导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并改善民生。再次,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派遣八路军115师主力一部进驻山东,发展壮大抗日武装。党政军全部深入群众,寻机帮助群众季节性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的生活劳动。在服务民众的同时,为山东带来了先进的组织建设原则、工作作风和先进的文化教育,给长期处于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农民地覆天翻的感觉。

(二)党政军的优良作风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党政军践行初心与使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衷,并不是一下子为人民群众所认清的。山东人民在抗日战争初期对国民党军队也寄予厚望,但是通过国共两党作风的对比,很快就发现共产党与八路军是自己的贴心人。我党政军不仅坚定地立足于群众立场,而且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以优良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

尊重爱护群众、严守群众纪律的作风。共产党率领八路军初到山东时,群众对这支革命军队了解不多。但群众很快发现,他们与日本鬼子、国民党军队和土匪有本质的区别。党领导八路军进驻村庄时,需事先征求群众意见并获得许可。进驻农户家里时,注意保护群众的人身和生命财产安全。与群众相处时,就像对待亲人那样友好和尊敬。当军队撤离村庄时,一定集合检查并赔偿损坏了的群众日常用品。撤离前必须把垃圾清理干净。若发现群众有损害军队行军战斗的行为习惯时,就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直至改掉。

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队伍,在任何时刻都会挺身而出,永不放弃群众。1941年,为营救沭水县渊子崖村勇敢自卫的村民,当地的党政军武装将日伪军引到村外激战,板泉区委书记、区长冯干三等40多名干部战士英勇牺牲。同年,在和尚崮战斗中,为了掩护群众突围,八路军山东纵队两个连陷入了绝境,他们拼死战斗,两个连只有8人幸存,164人全部壮烈牺牲,其中17名勇士战斗到弹尽粮绝,摔碎枪支纵身跳下悬崖。1944年,八路军与日伪军勇敢作战,明确地提出“枪声就是命令”,为了保护岌山区朱村群众,成就了“钢八连”的英雄称号,老百姓春节不敬天不敬地,专门祭祀牺牲的烈士。沂蒙百姓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共产党八路军是自己人。有些国民党军队也积极抗击日本军队的侵略,但是他们最终没能保护群众,因此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鼎力支持。

调查研究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无论革命建设改革,要解决问题,必须进行调查研究。这也是毛泽东1942年对刘少奇赴山东抗日根据地解决问题的要求。1940年以后,山东抗日根据地进入困难时期。如何应对并摆脱困局,山东党政军领导之间认识分歧,难以统一。刘少奇受党中央和毛泽东派遣来解决问题。刘少奇经过广泛调查,认真进行了研究,找到了问题症结,将马克思主义与山东实际紧密结合,妥善解决了问题。刘少奇的结论是,减租减息就是山东的中心工作,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一中心来做。要全党来抓,党政军民各方面的干部都来抓。他还指出了开展群众运动的具体方法:群众运动以农民运动为中心,以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为中心。 在刘少奇的指导下,从此,山东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山东的抗日工作走向正规。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正确和错误的认识,必须通过集体会议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讨论交流,才能彻底解决。刘少奇在1942年解决山东问题时,就充分引导山东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使得他们在几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认识。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集体交流与思想碰撞,这种思想认识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

三、新时代党员干部怎样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总书记在2013年视察山东时曾指出,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处于新时代,给我们弘扬沂蒙精神提供了时代机遇。党员和干部在新时代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必须努力拼搏,在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让沂蒙精神绽放出时代异彩。

怎样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受沂蒙精神在内的革命精神哺乳成长起来的革命前辈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要学习革命前辈齐心同志和原38集团军的曹玉海同志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革命精神。齐心同志十分关心沂蒙老区启蒙教育,在二十世纪末慷慨解囊、积极捐款助力建设沂南县将军小学,为沂蒙山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曹玉海同志是从沂蒙山区的革命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解放军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本已转业到地方,而且准备成家要解决人生大事了。但当他得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他不忘初心,迫切要求重返部队,告别了未婚妻,积极奔赴朝鲜战场,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最后英勇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

作为党员干部,要以齐心、曹玉海以及曾在山东战斗过的党政军领导干部等为榜样,继承和发扬党的作风,站稳人民立场,使党的初心和使命具体化时代化,完成新时代党和人民交给的伟大任务。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积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各项部署

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党领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具体形式和内容是不同的。在当下首先就要认真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推动实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在当下,就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的新部署,就是围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改善民生。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刻领会把握八个明确的内涵,贯彻落实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以十九大报告的各项部署为奋斗目标,把十九大和党中央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为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油奋斗。

(二)在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各项要求部署中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靠实干和怎么实干。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围绕这一要求,立足山东实际,作出了许多重大决策,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建设海洋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等,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完成了上述任务,才真正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实现所有的决策部署,关键靠各级领导干部在实干中的忠诚干净担当。忠诚是政治品格,就要做到既对党忠诚、对实践忠诚,又要做到对人民忠诚。既要全面了解把握中央和省委的决策精神,做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又要通过全省正在开展的“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深入了解省情、民情,把二者结合起来,推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创新,努力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干净是为官底线,必须将其作为人生信条。古人云:“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只能选择其一。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人民群众给予高度评价。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和以权谋私。

担当是从政准则,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将其作为履职标准。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 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职务,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若是不担当,极有可能造成人民群众的损失,带来负面影响。全面从严治党,必定要追究责任,以警醒和教育干部。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坚持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切实解决本领恐慌、能力不足、不敢担当等问题,真正做到敢想、敢做、敢当。

(三)持续反对“四风”,弘扬优良作风,密切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

沂蒙精神的形成,源于党政军的优良作风,源于党政军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党的优良作风使党政军与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弘扬沂蒙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反对“四风”,仍要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群关系。

新形势下,党内面临着四大危险、四大考验。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若不及时彻底解决,必将危及党的执政地位,谈不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苏共的前车之鉴,已经给我们警醒和惨痛的历史教训。

我们在解决“四风”问题上,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党中央出台并完善了八项规定,开展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党正在持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已取得很大成效。党员和干部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鉴于作风问题容易反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旨在使全党形成习惯,养成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