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传播模式下提升沂蒙精神影响力对策研究
枣庄学院 胡晨晨
摘要:沂蒙地区具有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以及光荣的革命传统,沂蒙精神在沂蒙文化中孕育产生。在新时代,多元化传播模式成为提升沂蒙精神影响力的重要载体。沂蒙精神的传播需要在政府部门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下,以儿童绘本启蒙为突破点,鼓励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不断汲取新的传播理念,多角度讲述沂蒙红色文化故事,加大传播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健全法律法规,切实提高沂蒙精神的影响力。
关键词:沂蒙精神;多元化;传播模式;红色文化;影响力
传统的先进文化是人类精神的载体,精神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本民族文化的支撑。红色文化扎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这种精神财富只有依托历史的、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创新,不会与传统的先进文化失去关联。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为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为红色文化产业创造了良好的传播生态环境,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地机会认识红色文化。创新性的塑造了公众对信息的接受方式。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红色文化越来越被更多人关注和弘扬,这离不开多元化传播模式的助力,并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之关联
沂蒙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红色文化资源的聚集地,具有光辉灿烂的红色文化以及光荣的革命传统,沂蒙地区历史文化十分悠久,据统计,在中国古代诞生杰出人才最多的51座城市中。山东就有3座,其中就包括临沂和郯城。[1]这里的红色文化正是在沂蒙历史文化的滋养下,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文化内涵,是齐鲁文化重要又独特的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1]它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崇高理想、奋斗精神,爱国情感以及坚定信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的价值意义。
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一精神诞生于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善于改革开放时期,是在社会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由沂蒙文化孕育发展而来。可以说,如果没有沂蒙文化的滋养,红色文化的熏陶,就没有沂蒙精神的产生 。沂蒙精神发源于沂蒙的历史文化,是沂蒙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改革开放现代文化的统一。[2]因此,沂蒙精神是多维度、多层面、多元素的革命文化,具备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沂蒙精神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沂蒙精神是临沂文化中最深刻、最本质、最内在的东西,是临沂文化的内核 。”[3]
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塑造了沂蒙人的文化品格。沂蒙文化孕育了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也为沂蒙文化及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而我们要弘扬沂蒙精神,创新性的开拓沂蒙文化的发展方向,塑造属于沂蒙人的文化品牌。在新时代,随着传播模式的需求与发展,媒体、微博、博客、播客、绘本故事等传播方式理应成为传承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沂蒙精神凭借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媒体资源的丰富化、信息传播的全球化等特点,为发展相对滞后的沂蒙文化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沂蒙精神传播模式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信息变的愈加公开化,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并改变了沂蒙精神的传播方式与存在形态,从早期的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从单向传播走向多向传播,从民间走向国际,从传播受众对象化到传播受众的广泛化,让更多地人了解、熟悉并喜欢上沂蒙文化,高度的弘扬了沂蒙精神。目前沂蒙精神的传播模式主要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体传播等传播模式,在今后可涉足本土儿童绘本化的传播模式,使传播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沂蒙精神的人际传播模式
“人际传播”是个外来词语。对应于英语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的汉译名至少有4种:人际传播、人际沟通、人际交往和人际交流。[4]是个人与个人之间或个体系统与个体系统之间的传播活动。
沂蒙地区受儒家文化观念影响较大,在文化的崇拜和传承上,人们更注重传承性和延续性,从而让沂蒙文化形成了稳定的存在方式和传播形态。沂蒙文化早期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模式进行信息交流的。例如,沂蒙景区红色文化中具有实物场景的展览,导游会对真实故事进行再呈现,弘扬沂蒙精神,体现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虽然这种传播方式能够将内容信息传递给公众,但是内容相对单一且固定,缺乏独特的视角以及新的内容的补充,使公众难以对景区进行有效信息的多次了解及访问,沂蒙红色文化信息接收模式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再加上受众具有多样性,不同受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会有差异性,不少人受到功利心的影响,对红色文化的精神理念认同感也会随之减弱。
民风淳朴的沂蒙地区是著名的剪纸之乡。沂蒙精神常常体现在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的剪纸创作之中。岁时节令、诞生、寿宴、婚葬等民风民俗都在沂蒙剪纸中得到了详尽而真实的体现,充满了人际传播的气息。年长的妇女将祖辈流传下来的剪纸技艺手把手教给年轻女子,并将自己的经验与创新之作倾囊相授。正是在这种人际传播世代积累中,将民间剪纸艺术表现主体的沂蒙精神转化为独有的沂蒙剪纸艺术语言。但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传播主体单一、传播内容相对刻板、传播受众对象化等缺陷。因此,在当今社会人际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沂蒙精神在绘本化传播模式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近三年,在当当网、亚马逊等网络销售数据中可以发现,原创国产儿童绘本仅占约5.6%,其中有关弘扬传统革命精神的绘本更加稀缺。可见,中国原创儿童绘本发展稍显滞后。一种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必然需要不断地的摸索,相比于国内儿童绘本中表现中华传统精神的做法,西方国家的绘本设计则非常注重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虽然西方儿童绘本的形式、风格、构图、造型等外在形式都在不断创新和变化,但是从根源上还是传播着西方文化的价值观。目前,中国多数出版企业喜欢引进国外优秀儿童绘本,进口绘本中蕴含的西方精神和文化正逐渐改变着新一代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将沂蒙精神融入到儿童绘本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原创国产儿童绘本将在国外儿童绘本创作和出版的启发下,不断地融入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元素,才能使原创国产儿童绘本传播发展趋于成熟。
沂蒙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如果将其融入儿童绘本的创作研究,将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开启沂蒙精神研究与传播发展的新征程。沂蒙的红色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核,即“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它是沂蒙人民共同创造的。相较于青年一代,老一辈的沂蒙人受到红色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更为深刻,在新时代,青少年更应当磨练吃苦耐劳的精神,拥有强烈的责任感。从而实现沂蒙精神中鲜明的历史传承性。这种历史传承性可以帮助公众总结历史、了解过去,正视当下,规划未来,如果通过生动的儿童绘本融入具有沂蒙精神的事迹,如(“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等等英雄人物)在儿童群体中进行传播,有利于助推沂蒙文化的弘扬,绘本创作者开阔思路,整理题材,使中国人从孩童时代开始接触美好的文字与图形,培养儿童的爱国情怀以及良好的语感和的审美能力,从而让受众的人群更加广泛。从长远角度和发展来看,可以推动沂蒙地区乃至全国文化的进步和繁荣,有利于增强全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沂蒙精神在新媒体传播模式中表现的优势
“新媒体”最开始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负责人P. Goldmark,1967年在关于开发电子录像的项目计划书中提出的。[5]1969 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委员会主席 E.Rostow 在对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次使用“新媒体”一词。[6]至此,“新媒体”在全球广泛传播,成为世界各地非常热门的话题。“新媒体”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笼统的讲,是在广播、报纸、电视、杂志等传统的传播模式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在新媒体为全社会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为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深刻地把握新媒体的特点,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才能将沂蒙精神正确高效的传播下去,沂蒙精神传播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并表现出传播的优势:
1、独特性。新媒体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在区域性较强的沂蒙老区,沂蒙精神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新媒体进行一对一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传播,并且传播者还能够根据与用户的特征满足不同需求的传播内容,使沂蒙精神的传播服务更具特色。
2、开放性。与传统的媒体相比,新媒体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自由灵活,针对对沂蒙文化单一粗放的宣传模式,沂蒙精神通过新媒体可以第一时间将文化信息传递到受众角度,多元化的开发影视产业,文化产业等相关文化链。因此,开放性也是沂蒙精神在新媒体应用中可以重点运用的特点。
3、时代性。沂蒙精神虽然产生于革命战争时代,却是时代的产物。具有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在新媒体传播和受众并举的模式下,利用现代技术对手稿、资源、图片等信息获取整理、记录完成红色文化信息的积累。收将沂蒙儿女精神风貌生动描述,逐步拓展沂蒙老区的优良传统。
4、交互性。“交互式传播模式”比人际传播模式更加具有灵活性,可以达到更高效更便捷的传播效果。更多沂蒙文化借助微信、微博、播客等网络传播形式实现“点点互动”、“多点互动”,获得信息反馈,在文化传播上取得良好效果。
像在往年山东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表演大型乐舞诗《沂蒙颂歌》,由临沂大学在校生演绎的大型情景剧《沂蒙情深》等等,均体现了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更真实地传达了沂蒙精神传播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沂蒙精神的影响力。
三、提升沂蒙精神影响力的对策
总体来看,当今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模式相比于传统模式的传播效果更有优势、更便捷、更快速,但从客观角度审视,这一传播过程仍在存在不同的问题,沂蒙精神文化传播模式中存在渗透力相对不足、形式单一枯燥、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公众对沂蒙精神认同感偏低、缺乏吸引力、投入资金匮乏,过于依赖传统模式、网络传播法规不健全等误区。通过掌握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更精准的提出努力的方向以及合理的建议。
(一)鼓励多元化传播模式并举,激发公众主体参与意识。
目前,沂蒙精神传播主体仍然是的以政府部门为导向的宣传,积极主动参与沂蒙精神传播的机会和途径较少,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传播主体化、受众对象化,造成了传播主体过于单一的模式。下一步需要充分发挥官方政府与民间公众共同传播、传统的文字传播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等多元化传播模式并举的传播模式,激发公众主体参与意识。
像在红色旅游景区主要依靠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完成红色故事再现,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需要引入新媒体中的构成元素辅助多元化传播的完成。例如在人际传播中介入新媒体平台记录、直播、推送等形式,通过网络、播客、微博、电视、报纸等多元化传播模式共同运行,发挥公众的力量,拓展沂蒙文化的宣传途径,丰富宣扬红色文化的内容,人人争当红色文化传播者,才能真正意义上打破传播单一的局限性,形成多元化的网状传播格局。
在传播途径的探索中,尝试政府宣传部门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定期更新推送相关沂蒙红色文化的动态信息,发挥公众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亲身经历者、老战友、亲属等公众参与到沂蒙红色文化的互动和讨论中来,鼓励社会公众进行主动有效的传播。在传统红色文化直播节目中开设“沂蒙红色文化间”,向沂蒙老区的公众征集红色故事,可选取最具说服力的革命战争年代的亲历者,选取沂蒙地区不同职业的杰出代表做客“沂蒙红色文化间”,使普通公众能够认知、感受、理解红色文化,解读沂蒙红色文化,提出合理的建议,弘扬社会正能量,激励公众的参与意识进行红色文化传播,有利于多元化网状传播格局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提升沂蒙精神的影响力。
(二)重点挖掘绘本化传播模式,增强儿童对沂蒙精神的认识与理解。
绘本创作者常以丰富的图像信息来传递思想和用意。如果读者在于读绘本时,可以从对图像的感知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思考,结合生活体验,召唤相关的思维来响应图像的信息,阅读就能由外而内,发展成心智活动。[2]目前,阅读成为儿童心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弘扬红色文化,儿童绘本的编写与出版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模式。儿童绘本将文字、色彩、构图、图像等视觉元素进行融合,描述了一个个完整生动故事,并能够营造出具有想象空间的儿童书籍。它的独特性和趣味性让很多学者认为,儿童绘本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人阅读。[7]因此,传播广泛受众形成了全民阅读。亲子共读,共品味,共传承,共创新。重点挖掘沂蒙精神中绘本化的传播,可以宣扬沂蒙红色文化及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沂蒙革命老区经济、政治发展,有利于国内儿童绘本的发展,更有利于沂蒙精神的高效传播,提升了沂蒙精神的影响力。
在沂蒙精神的传播中,绘本创作者可以试图绘制出重要的情节线索,局部物象由儿童展开想象,通过家长或教育者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儿童解读绘本中的插画图像,将画面在脑海中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连贯的具有民族精神的独特的绘本故事。绘本内容及主题的本土化是绘本化传播的优势。我们要深入读者的心理需求,构建有效的绘本设计方案。将沂蒙精神融入到儿童绘本的研究为儿童思想教育指明方向。通过有趣生动的绘本化传播与接收,实现以国际化的语言模式对沂蒙故事的微讲述,拓展沂蒙精神的传播渠道,扩大沂蒙精神的影响力。实现以沂蒙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在儿童教育中的广泛传播。从而增强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公众的主体意识,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沂蒙精神绘本化传播可以为原创国产绘本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机遇。
(三)尊重客观事实,积极创新文化内容,构建独特视角下的红色故事传播微讲述。
在红色文化故址场景中,导游将红色文化内容信息传递给公众,但是出现内容相对固定,缺乏独特视角以及新的内容,使公众对景区不能进行有效信息的多次了解及访问,文化信息接收模式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对红色文化的精神理念认同感也会随之减弱。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中,题材多以同一视角的红色文化叙事、拍摄电视剧、电影、宣传片等,内容更新较慢。在新媒体传播模式下,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将“沂蒙精神”的价值、意义以更生动的形式传播出去,激发公众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得沂蒙红色文化能够形成更广泛的传播。
1、多元化传播过程中保证沂蒙故事的客观真实性。
描述红色故事,主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通过对人物事迹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塑造,突出红色文化的精神升华。故事构建中,往往存在“陈旧”、“古板”的问题,叙事模式程式化,人物描述过于理想化,甚至不符合客观真实性,普通公众对俗套的故事认同感减弱,关注度也会随之下降。在多元化传播环境下,树立公众传播的主动性,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认知能力、批判能力,培养客观的传播意识。“红色故事”的建构应尊重事实,不伪造,不失实,从客观的角度弘扬沂蒙精神,从而感染公众实现艺术的升华。
2、独特视角讲述红色故事,重点挖掘红色故事的价值及意义。
为了使“红色故事”的讲述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可传播性,需要打破传统的视角单一叙事模式,从不同视角看待故事,改变思路,发散思维,积极寻求更加独特并适合“红色故事”微讲述的模式。使更多的公众对沂蒙文化认知、理解。如“沂蒙红嫂”的故事人们一定耳熟能详,是沂南聋哑人明德英用乳汁营救战士的感人事迹。据统计,该故事的讲述视角基本都是以宏观的角度描述,以革命战争发展为主线,“红嫂”乳汁救人为事实依据,表现“红嫂”的高贵品质。[11]传递了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在宏观角度思考后,创作者还可以从微观角度展开故事的讲述,例如红嫂的家庭背景、个人的性格特征、救人时的心理描述等视角都可以切入到红色故事中,实现传播沂蒙精神的广泛化,提升公众对沂蒙精神的的认同感及影响力。
(四)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构建互为主体的良性循环传播模式。
新媒体传播具有独特性、开放性、时代性、交互性的特点,传播模式中鼓励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使传播受众多元化,传播主体思维活跃化,传播内容丰富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并影响沂蒙红色文化的良性传播。
在沂蒙红色文化传播中,公众往往更热衷于沂蒙文化传统的传播模式。使得
沂蒙精神传播受众受到限制。如传播受众对象化,不利于有效信息的反馈与互动。已不能适应公共传播时代的发展与需求,接下来,传播主体要充分尊重公众的想法及认知规律,在多元化传播模式中,每个个体都有权利发表舆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形成传播主体与传播公众之间平等、信任、双向互动的主体关系,从而与公众建立起互为主体的良性循环传播模式,当然这也需要相关法规的监督约束与管理。
(五)健全法规,增加红色文化宣传的资金与设施投入,助推沂蒙精神影响力的有效传播。
沂蒙精神在传播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和技术匮乏的现状,因个别群体对红色文化认识不够深刻,无法从独特视角挖掘红色文化的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所以投入红色文化传播的资金相对较少,有些传媒更多地投入到宣传国外娱乐文化的队伍中,这是大家需要深思的问题。若想从根本上提高沂蒙精神传播的影响力,就需要全方位的对传播过程进行资金与技术的投入。
1、鼓励资金来源的多样性。
在沂蒙精神传播过程中,应改变依靠政府扶持的较为传统的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其他机构参与到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鼓励资金来源的多样性。沂蒙文化机构与公益机构或企业相联合,通过多元化的传播载体,努力宣扬沂蒙精神文化内涵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企业和组织机构一方面在红色文化传播资金上投入,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自身形象及知名度,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2、加强传播基础设施的完善及加大技术人才培养的投入。
在公共传播的新时代,科技前沿的创新元素使得社会各个相关领域发展迅速,除了对新媒体基础设施的完善,也需要培养沂蒙文化传播的相关的技术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媒体传播的应用知识,更好的为传播沂蒙红色文化服务,而且可以对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快速解决,筛选并过滤掉不健康舆论,保证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中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使沂蒙红色文化传播的更加高效、便捷。
3、继续完善健全的传播红色文化的法制法规,提升沂蒙精神影响力广泛化的长效机制。
目前,中国对于公共传播方面的法制法规已趋于完善。在媒体传播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安全规范与举措,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首先,对于传播者要遵守道德自觉,正确宣扬传播主题内容,不捏造,不夸张,客观评价事实。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中对传播者有约束,使传播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平等、信任的、健康的关系。
其次,完善法制法规,各政府部门各负其责,加强沟通与联系,不推脱,不懈怠。对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见,并有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矛盾与冲突。
最后,针对出现问题及时制定新的法律政策。为了实现大幅度提升沂蒙精神的影响力。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加大参与的力度,使沂蒙文化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和监督。掌握多元化媒体传播的发展规律与特点,从法律法规角度规范自己,避免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传播效率低,传播负面内容等问题。针对出现问题,政府部门及时研讨制定颁布新的法律法规,坚决制止不正当的传播关系,从而使沂蒙精神的传播环境更加健康与稳定。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深刻的表现了沂蒙精神在革命时代沂蒙人的高贵品质与文化内涵。我们应在公共传播时代,对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进行时空概念的重构。提升沂蒙精神影响力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新的传播模式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长远角度看,沂蒙精神的传播需要在政府部门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下,以儿童绘本启蒙为突破点,鼓励多元化的传播模式,不断汲取新的传播理念,多角度讲述红色文化故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传播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切实提高沂蒙精神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徐东升、孙海英.沂蒙精神大学生读本.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
[2]曲筱鸥.“沂蒙精神”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J].临沂大学报,2015,37(05):35-40
[3]涂可国 .论沂蒙精神与临沂文化的关系问题 [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10): 0-13 .
[4]王怡红.论“人际传播”的定名与定义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07):112-125.
[5]聚焦新媒体[J].文化学刊,2015,(6):1-2.
[6]秦艳,新媒体崛起与传统媒体的经营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7(17):287-289.
[7]厉凤鸣. 儿童绘本的视觉元素与空间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
[8]杨晋娟.新时期沂蒙文化品牌塑造中的沂蒙精神特质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7,39(01):1-8.
[9]郑晓迪.提升沂蒙红色文化传播效率和针对性的思考[J].中国报业,2017(17):80-81.
[10]段茜. 新媒体时代提升山西红色文化影响力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11]秦国杨,邓小明.新媒体时代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J].青年记者,2017(23):65-66.
[12]王梦瑶.传播模式转型中沂蒙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人文天下,2016(03):54-58.
[13]李爱娟.基于网络创新环境的沂蒙红色文化传播及路径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2(06):154-156
[1]王以第,《“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理论界》2007 年第 8 期
[2]林美琴.绘本有什么了不起.[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