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陈明、辛锐合影照-2.jpg

陈明、辛锐合影照

陈明,原名若星,字少微,福建省龙岩县(今市)东肖镇龙聚村人。1902年3月生。1917年入龙岩县福建省立第九中学读书。1919年他积极参加了反帝反封建新文化运动。1921年,陈明中学毕业,到家乡桐岗小学任教,与邓子恢、林仙亭、章笃奇等进步青年,组织“奇山书社”,集资购买《新潮》、《新青年》、《共产党员》、《向导》等书刊,共同阅读探讨。两年后,他们创办了旨在“改造旧社会,宣传新文化”的《岩声报》,陈明先后担任编辑和主笔,写过《争回我们的自由》等充满战斗激情的文章。1923年冬,陈明到厦门,先后在集美中学和中山中学执教。翌年冬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陈明经友人介绍,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就读,有机会接触著名共产党人邓中夏、瞿秋白、张太雷等,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在思想上更加成熟。不久,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参加党的秘密活动。

1926年,陈明受党的委派到广州,在北伐东路军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并兼任情报股长,参与起草和印制《告福建工友书》等宣传品。同年冬,北伐东路军占领福州,陈明出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宣传部长,兼《福建评论》社社长和《国民日报》主编。

1927年春,党组织任命陈明为中共龙溪中心县委书记,到厦门龙溪沿海一带从事工农运动。4月,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三”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陈明被列为首犯受到通缉,他化装离开福建,到武汉向党组织汇报了“四.三”政变的情况。同年7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委派陈明为中共中央福建省党务特派员,与陈昭礼、谢景德等回福建整顿和恢复党组织。经过他们的努力,不久,便重建了闽南、闽北两个党的特委,陈明任闽南(包括闽西各县)特委书记。10月,陈明赴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中央指示由他负责召开福建各地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回福建后,经过筹备酝酿,于12月4日,在漳州举行了各地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陈明在会上作了报告,并通过了《目前政治任务决议案》,组成了中共福建省临时委员会,陈明任书记。在临时省委的领导下,党的工作迅速开展,先后恢复了厦门、福州两个市委,建立了5个县委和4个县的特支,党员由300余人发展到1000人左右。此后,临时省委先后在龙岩、上杭、永定等县,领导农民举行武装暴动,还在福州、厦门等城市开展工人运动,建立赤色工会。

1928年7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明在漳州被捕,被软禁在一所小屋子里。敌人对他封官许愿,进行诱降,都被他拒绝。后来,他趁看守熟睡时,从屋顶穿洞逃走,辗转奔赴厦门,在那里与中央福建省委取得联系。后经中央批准,于1929年春到苏联进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32年春,陈明在东方大学结业回国,中央派他到中央苏区担任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兼瑞金红军学校教官,和徐特立、李培南、伍修权等一起从事党的政治理论教育工作。4月,他一度随毛泽东、聂荣臻等率领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开辟闽南根据地。6月中旬,返回中央苏区,在中央军事政治学院工作。1934年,陈明以一方面军总政宣传科长身份,参加了长征。翌年1月遵义会议后,他调干部团任教。后期任干部团的训练科长。红军到达陕北后,他在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高干科任教。

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陈明担任八路军随营学校政委。翌年10月,调一一五师政治处(后改政治部)任宣传部长。1939年3月,随部队到山东。

这年初冬,陈明调任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副校长,他曾针对当时国际形势在《大众日报》上发表一篇《关于芬兰问题和帝国主义的反苏阴谋》的长篇政论,在国内外论坛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山东分局书记兼分局党校校长朱瑞同志称他是“我们山东的一位有权威的理论家”。

1940年2月22日,山东宪政促进会成立,陈明被选为常委。3月4日,他撰写了《宪政运动与群众运动》一文,在《大众日报》上发表,阐明了宪政运动必须是广泛发动民众来参加管理国家大事,不能由少数人包办,更不能搞一党专政。此后,他被任命为山东分局政府工作部长兼党校校长。7月26日,山东省联合大会在沂临边联县青驼寺(今属沂南县)召开,陈明当选为山东省国大代表,省临参会议员、省战工会政治组成员兼任省战工会秘书长。

1941年1月,陈明根据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经验和问题,撰写了《抗日民主政权》一文,在《大众日报》上连载。对于加强政权建设和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起到了促进作用。4月,山东分局成立了政府工作委员会,由朱瑞、陈明分任正副主任。分局还决定,由黎玉和陈明分任战工会党团正副书记。

1941年11月,敌伪5万多人对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陈明率一一五师一个连、抗大一分校部分学员和蒙山独立支队以及地方干部民兵,于11月30日凌晨,在大青山下与日军一个旅团遭遇,进行激烈的战斗。当他突围向望海楼方向撤退时,4名随身人员牺牲了3名。他和剩下的年仅18岁的警卫员吴开玉跑到东蒙山和西蒙山之间的大沙河沟崖上时,又遭敌人重机枪交叉火力封锁,陈明双腿负伤,他向敌人连发三枪,打倒3个日军,最后壮烈牺牲。

辛锐,原名树荷,籍章丘市辛寨镇辛二村人。早年就读于济南正谊中学。辛锐从小受到爱国主义和进步思想的影响,在学校求学,胸怀大志,勤奋好学。她酷爱书画,尤精木刻艺术。16岁时,在济南举办过个人美术展览,得到美术界人士的好评。

1938年,辛锐高中肄业,正是抗战爆发时期,她同妹妹一起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加强阵地宣传,1940年11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组建“姐妹剧团”,翌年3月8日,“姐妹剧团”正式成立,辛锐任团长,有团员20多人。

这时,辛锐刚满22岁,正是鲜花盛开般的年华,有许多小伙子追求她,都被她婉言谢绝。她深深地爱上了山东省战时工作推动委员会(省人民政府前身)副首席组长兼秘书长陈明。

1941年3月,陈明和辛锐结为终身伴侣。嗣后,辛锐有了身孕。陈明高兴地偕同她上山摘山东特有的果子——酸枣子吃。陈明没能买点补品,为心爱的人壮壮身体,为此,他感到十分内疚,但他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安慰脸色微黄的妻子:“现在是战争年代,条件差,只好委屈您吃点酸枣子了。”说着,他牵着妻子的手,爬上一个小山冈,兴致勃勃道:“辛锐,等到革命胜利,咱们回龙岩家乡,那里有杏子、枇杷,农家还腌有香喷喷的咸酸菜,味道可好啦!”

1941年11月,天寒地冻。日本陆军大臣、侵华日军总司令烟俊六坐镇临沂指挥,调动日伪军五万多人,向山东抗日根据地战略中心——沂蒙山区开展“铁壁合围”,进行残酷的“大扫荡”。11月30日,在费东县大古台村,陈明和辛锐相遇,陈明正率领部队急行军,准备阻击敌人。路上,他仅举起右手,跟辛锐打个招呼,来不及交谈两句,便匆匆而去。谁能料到,翌日,陈明在与日寇激战中英勇牺牲,然而,辛锐却毫无所知。

为了便于隐蔽和转移,辛锐受命率20多位女同志组成的分队,进驻费东县辛庄子一位叫王进秋的家里隐蔽。辛锐迅速将7位外籍同志和体弱的女同志,交托给地下交通员刘献厚,以便就地隐蔽。辛锐腰插两支驳壳枪,带领身体较好的同志,变换隐蔽地点,声东击西,日日夜夜与敌周旋。

11月底,辛锐等人在猫头山与敌遭遇,因寡不敌众,战斗十分激烈,辛锐小腹部中弹,右膝盖骨全部被打掉,左膝盖骨被打掉一半,经抢救包扎,于当日傍晚,被送至山东纵队第二卫生所驻地——火红峪村,转移至鹁鸽棚洞,12月16日,又转至火红峪村聂凤举家治疗。12月17日清晨,冷风卷着雪花刮了大半天,天空呜咽着。突然,一大群头戴钢盔的日本兵向火红峪一带搜索而来,并迅速地包围了第二卫生所驻地。卫生所同志马上闪入聂凤举家中,抬出重伤在身的辛锐,往外突围。由于山路崎岖,刚跑出150米,敌人就追上来了。辛锐焦急万分,她担心抬担架的同志会蒙受伤亡,便大声喊:“放下我,你们快走!”同志们怎能忍心放下她呢。辛锐急了,厉声喝道:“我用手榴弹掩护你们突围,要执行命令!”言毕,她向敌群扔出一颗手榴弹。

同志们见状,只得忍痛将她置于三块巨石中间的一个隐蔽处,趁硝烟弥漫之隙,向东南方向突围。最后,辛锐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