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山东党政军一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也曾强调: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一定要不忘先烈,抓好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好、弘扬好沂蒙精神。回顾光荣革命历程,汲取革命传统营养,灵魂受到深刻洗礼,思想经历新的升华,党性得到有力锤炼,我们会更加深切感受到沂蒙精神的恒久力量、党和人民的伟大崇高,更加深切感受到理想信念无坚不摧、革命传统无比宝贵、人民至上无往不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进行伟大斗争需要弘扬沂蒙精神
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上讲话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
50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他直言“这句话含义是很深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国内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阶段,矛盾和风险比从低收入国家迈向中等收入国家时更多更复杂。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但政治体制还有不少亟待完善和发展的环节;三是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总体水平和我国经济发展、国际地位还不适应,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四是社会建设有序推进,但民生方面的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五是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但与人民的期望有较大差距;六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依然艰巨;七是从严治党成就卓著,但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
新的历史特点,必须准备进行伟大斗争;进行伟大斗争,必须要有新的精神状态。沂蒙精神,积淀最深的就是一种精神状态。沂蒙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战争留下的巨大创伤和贫困的自然条件,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开山辟岭,治山治水,绿化山川,改变了穷山恶水的自然面貌。改革开放以来,临沂人民抢抓发展机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1995年临沂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整体脱贫,200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2007年首次进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百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000亿元大关,沂蒙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升华。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当前,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必须始终保持砥砺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才能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取得发展进步。这种精神状态就包括曾经让我们赢得过许多胜利的沂蒙精神等革命精神。伟大的时代蕴含着伟大斗争,伟大斗争呼唤着这样的革命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的,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
二、建设伟大工程需要弘扬沂蒙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我们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考验,党的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
弘扬沂蒙精神,有助于重塑理想信念,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这就告诉我们,如同身体需要补钙一样,强固理想信念之钙,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就像天天需要吃饭,睡觉一样,把“补钙”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注重经常,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沂蒙精神中最充足的,就是理想信念之“钙”。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军民的理想信念,是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能够胜利;现在,理想信念说到底是相信不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相信不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能够实现,相信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承认不承认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是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这一论述,把理想信念和党的根本宗旨有机地联系起来。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战争时期,就把党群、干群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群众路线成为了我党克敌制胜、夺取政权的三大法宝之一。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精神中最具特点、最感动人的,是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鱼水情。军民鱼水情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军民关系的实质,是党群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感慨: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推翻旧政权、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沂蒙人民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万多人参军参战,10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老百姓舍弃一切对待军队,方兰亭看到战士们断炊,卖掉小女儿给战士们换回二十斤小米。这就是当时伟大的沂蒙人民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作出的巨大牺牲的真实写照!
我的家乡营南县,也涌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营南一门三烈士和渊子崖抗战,只是军民英雄事迹的缩影。营南县坊前镇聚将台村革命老人刘永良,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从抗日战争开始,先后把自己的3个儿子送上前线,3个儿子全部为国捐躯:1940年,他送长子刘福林参加了八路军;1942年,抗日战争处在最艰苦的阶段,他又将年仅17岁的次子刘孟林送到了区中队,参加地方抗日武装活动。1946年,为了夺取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人民解放军急需补充兵源,刘永良说服地方领导,把身边最后一个儿子刘洪林送上了前线。1947年春,刘永良的长子在对敌作战中不幸牺牲;1948年次子刘孟林也牺牲;1950年冬,三儿子刘洪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又壮烈牺牲。1941年12月,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伪军包围了渊子崖村,面对长枪大炮,村民们没有屈服,在年轻的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靠几门五子炮、大刀长矛和铁锹,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打到下午五点,渊子崖村民拼死杀敌九个小时。这个时候得到消息的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五团的增援部队赶了过来,将敌人引离村庄。在突破日伪军包围的战斗中,40多名八路军战士和冯干三、刘新一等当地干部壮烈牺牲。要不是八路军来救援,村子里的人就得让日本鬼子杀绝了。最终渊子崖保卫战以牺牲147名村民的代价,伤毙日伪军150多人。
面对这片红色故土,陈毅元帅曾深情地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迟浩田同志曾不止一次这样动情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特别是沂蒙山区人民用小米喂出来的,用担架抬出来的。我永远也忘不了沂蒙老姐姐们的恩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随着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成为巨大挑战,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腐败现象滋长蔓延,党群、干群关系变成“油水关系”“蛙水关系”,甚至恶化为“水火关系”,等等,侵蚀着党的肌体,成为党的建设必须正视的巨大挑战。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党一直注意自身建设,特别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强调要始终心系人民群众,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深刻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成绩值得充分肯定,经验值得深入总结。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三、推进伟大事业需要弘扬沂蒙精神
.伟大的事业,无论是革命事业还是建设事业,都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自觉行动起来,这样的事业才是真正伟大的事业,也才能取得成功。毛泽东有一句名言:“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一条重要经验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发动起来了,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事业当中,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沂蒙精神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革命需要依靠群众,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1万多人参军参战,10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人民群众如此广泛地参与革命战争,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完全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致开幕词时指出: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过去搞革命,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要充分相信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群众推动事业发展。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军民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事业,和中国人民一起为争取民族独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面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如果说站起来是要逐渐摆脱“挨打”的境地,富起来是要逐渐摆脱“挨饿”的境地,那么强起来,就是要逐渐摆脱“挨骂”的境地。站起来是富起来、强起来的前提,而富起来,又是强起来的基础。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要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我们就要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为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展望的;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四、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弘扬沂蒙精神
中国梦虽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来的,但梦开始的地方,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1960年毛泽东在会见斯诺时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设想在20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即小康,再花30年到50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在21世纪前半叶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指出: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清晰可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前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2年11月,习近平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既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又承担着当代中国的使命,也承担着未来中国发展走向的使命。中国梦也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同阶段、不同目标和不同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作出的不懈努力,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沂蒙精神,就是诞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中,这一革命,为后来的中国梦奠定了基础。沂蒙精神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任何一个奋斗目标,都要得到人民群众的响应和支持,都要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才有实现的动力和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他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最大程度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就能在逐梦之路上众志成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 王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