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沂蒙精神,往往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联系起来。其间,有相同之处,包括特定时代、历史任务与生长土壤的烙印,即革命战争年代特殊环境和使命任务基础上铸就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有不同之处,比如,沂蒙精神内含的精神品质中主要成分源自革命战争年代,同时结合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整个建设时期所生成的精神元素,以如此长时间凝成一种精神,并且两个时期的精神品质实现了叠加、融合,有着内在的逻辑和必然联系,这在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史上是少见的,因此,沂蒙精神有相当的独特性,存在着丰富而又广阔的解读空间。

由于内涵丰富,也由于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特色最鲜明,是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是具有指标意义和符号意义的“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所以,这里主要对战争年代形成的精神品质加以分析,弄清其时代意义和价值,找到作用发挥空间和路径。

一、正确应对国际国内政治生态变化是弘扬沂蒙精神的时代命题

很长一段时间来,有个问题困扰着我们,这就是国际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对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带来直接而又巨大的冲击。比如,革命战争年代生成的无条件无回报的强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延伸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精神使所有党员干部乃至人民群众“都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因此铸就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没有激情燃烧,就没有沂蒙精神,没有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大量精神成果的共同作用,也便不存在激情燃烧的岁月。

问题在于,国际国内政治生态已经发生和继续发生着巨大变化,有些方面甚至具有颠覆性。革命战争及至本世纪初,我们秉承的还是阶级对抗和制度对抗,而今强调的却是“命运共同体”“跳出冷战思维零和博弈”,阶级和制度对抗带有根本性,牵扯面广,触及根本,激烈时是生命相搏,而“命运共同体”则强调求大同存小异。所以,即使不讲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对思想体系和精神世界的冲击,仅仅从博弈方式上分析问题,也可以断定“激情不再燃烧”。如此,包括沂蒙精神在内的大量革命和建设时期生成的精神成果,要在新的政治生态下继续发挥作用,并不是一个易解的问题,而应是时代挑战。

“问题是工作的牵引,问题是时代的召唤。”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方法论观点。正是这样的时代命题和挑战决定了研讨沂蒙精神及其背后的机理,探求其时代价值和作用发挥空间,十分必要。这甚至是党建中的重大理论命题。

二、阐明沂蒙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价值需要回答的若干基本问题

有为才有位。要知道一种精神成果的时代意义和价值,关键看其作用发挥。沂蒙精神以特有的精神品质,已经和继续在以下方面发挥出作用。

第一,沂蒙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过程中存在作用发挥空间。

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党,这是其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决定的。在这一基础上仍然提出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主要着眼使命任务和时代特征。革命和执政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目标任务上,前者较后者更单纯,即通过暴力革命推翻阶级压迫,消灭阶级剥削。在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上,前者较后者同样简单,即斗争的主体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间展开,其他关系皆从属于此。然而,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更重要的是,变化背后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革命阶段政治集团的奋斗目标和广大被剥削被压迫者利益诉求高度一致,可见可感,执政后注定发生重大调整。比如,参加革命为的是“不缴税,不纳粮”,还可以“打土豪,分田地”,直接剥夺和享用富人的财富,执政后任何阶级或阶层都不能无偿占有他人财富,只能在法律范围内调整和分配财富,过程中还要平衡各阶层的利益,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长远和当下,公平和效率诸方面的关系。此外特别重要的是党没有自己的利益,但党的成员有利益,如果不能正确处理组织与个体,党员与群众的关系,很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导致社会失去和谐。

既然革命走向执政会产生方方面面的调整和改变,就必须握好该坚持什么,该调整和更新什么,只有正确处理新情况新问题,才能避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悲剧的发生。所以,只要共产党坚持“不忘初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一致胜法宝,沂蒙精神就一定拥有广阔的作用发挥空间。

第二,沂蒙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存在作用发挥空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次伟大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是一次伟大实践。革命所以取得胜利,在于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就生动反映出军民鱼水情,党群血肉联系,由此彰显出伟力之源。张学良在纽约接受媒体采访,有记者说,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国民党中央军消灭了刚到陕北立足未稳的红军,那么中国的历史将改写,甚至世界的历史也将改写。张学良回答,红军是打不败的,理由有三点,其一是“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为什么支持党和军队?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真正揭示了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由此有了革命的逻辑起点,同时解决了党为了谁和依靠谁。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所承担的三大历史使命之一,民族独立与民族富裕的两大使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下,已经取得成功,那么民族强盛这一历史使命要取得成功,除了党不断超越自我,实施科学领导、坚强领导,极为重要的仍然是赢得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

进一步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会追寻自己的精神归宿和力量之源,任何执政党和主流社会都会寻找自己的价值坐标和精神追求,因此,任何一种精神品质的发生发展,都必定存在内生逻辑和规律,都一定与时代精神和现实需要相对接。这告诉我们,新使命的完成离不开沂蒙精神内含的品质和规律性,这决定着沂蒙精神的意义、价值,决定着作用发挥空间。

第三,沂蒙精神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巨大作用空间。

任何组织和群体要有效整合各种力量,找到思想引领,必须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善于抓一总万。如此就涉及挖掘区域内最能产生凝聚力量的精神品质,以实现价值引领。换个角度看问题,在一个文化特色鲜明的区域,一般都能够生成与文化特色相吻合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通过反复强化,会成为文化基因遗传下去,由此生发出来的力量注定是巨大的。

沂蒙精神内含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元素,或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元素,都包含着质朴与坚韧,为大我而忘小我。这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沂蒙山区的发展成就所以颠覆很多人的想象,成为所有革命老区中发展成果更大更突出者,一定与沂蒙精神的独特品质有关。

很多到临沂见学的领导干部坦言,原本“老区”是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代名词,人们也形成了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一旦亲身到这里看一看,迅即改变印象,这背后一定有沂蒙精神的作用。再比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临沂城市建设,能够坚持并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这在全国城市建设中都是不多见的,这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和境界,同时折射出沂蒙精神的内在品质和作用发挥。

第四,沂蒙精神对这里生长起来的群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一切文化成果和精神成果,都由人而生,还要回归作用到人。就社会大众来讲,一定要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的熏染,同时接受区域文化和特有精神品质的影响和塑造。为什么我们习惯于问“你是哪里人?”其中内含着那个区域生成的文化对人的塑造。因为“人在现实性上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为“淮南为橘,淮北为积”。沂蒙精神就内含着人文精神和建构区域政治和社会生态不可或缺的元素。

怎样才能更切实感受到和看到沂蒙精神的实际作用?有一个路径直接而有效,有人说,看爱国主义教育在一个人身上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迹,最好的办法是走到移居或留学国外的人群中去。同理,看沂蒙精神要到生于斯长于斯,后来离开这片土地的人们那里考察。按照这样的逻辑和方法,到军队和军营中观察了解沂蒙兵,就能获得有价值的结果和结论。现在许多高级领率机关选拔警卫战士,首选沂蒙兵,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中,临沂兵占有较高的比例,这显然不是偶然现象,一定得益于沂蒙精神的影响和塑造。因为军队是牺牲奉献的职业,而沂蒙精神最突出的精神品质就是牺牲奉献,二者高度吻合。

我们要承认,再伟大的精神也不能把所有人都变得高尚和伟大,但受过伟大精神洗礼者,其中总会有人因此变得高尚和伟大,反之则亦反。还要承认,作为平凡的人生活于平凡世界,脑海里不可能天天荡漾着伟大的情愫,但伟大情愫一旦注入我们的血液,存在于灵魂之中,总有机会得到激发,由此放射出耀眼的光辉。这就是伟大起于平凡的内在逻辑和缘由,是沂蒙精神价值和作用发挥所在。

三、强化沂蒙精神的时代化与影响力应着力做好的工作优秀精神品质是作用发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存在并不必然有作用。如前所述,任何一种精神品质都是时代的产物,都要打上时代的烙印,要保证特定时代产生的精神品质继续发挥作用,并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辉,需要创新发展。那么,要提高沂蒙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长征中所发挥的作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以精神空间与作用范围拓展提升沂蒙精神的意义和价值。精神成果的突出特点之一,是通过解读来丰富内涵,拓展空间,升华境界,因此决定了要把历史成果推向现代,实现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必须开拓自身的精神空间与作用范围。当今时代,走在新长征道路上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必须寻找新政治和社会生态的新质力量,如果在创新发展沂蒙精神过程中找到执政党转型、社会生态变化、价值系统调整下的内生逻辑,找到新精神力量的增长点,一定是对党的精神大厦建设的重大贡献,因此大大提升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社会价值。

二是把沂蒙精神化作开放体系,保证强大的生命力。沂蒙精神本身就是开放的,因为它形成于两个时代或两种政治生态,这里再强调开放体系问题,主要是从理论建设角度认识该问题,突出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形态。有些精神所以完成历史使命后沉淀为历史,在于局限性,即精神空间有限,比如“抗洪精神”“抗震精神”“抗冰雪精神”等等。沂蒙精神能够在革命战争年代生成精神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把沂蒙人民创造的新的精神品质吸纳进来,铸就了开放性特征,如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清楚其机理和逻辑,实现理论品质上的提升,沂蒙精神的生命力一定会得到更大提升。

三是遵循精神作用的发生发展规律,保证效能最大化。沂蒙山区是出精神的地方,这就涉及新精神品质与既有精神品质的关系处理问题,涉及种与属的关系处理问题,处理得好,新产生的精神品质就是对既有精神品质的丰富和发展,处理不好还会发生消解作用。比如,我们习惯于提出新概念新表述,这对于聚焦目光有意义,但也存在着缺少恒久的东西的问题,导致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因此形成抵消和冲突。沂蒙精神所以产生全国性影响,就是把“厉家寨精神”“九间棚精神”都纳入大系统中,而不是以新换旧,以新提法取代旧提法,如此便构成累加和丰富,保证沂蒙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是以沂蒙山区的发展成就和英模群体诠释沂蒙精神,增强其感染力与传播力。精神品质的作用力与社会认同度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善于将精神作用成果表现出来,可以赢得更广泛认同,同样有效传播与更多认同又利于更大精神成果的取得。所以,把握和有效运用规律,是弘扬沂蒙精神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传播沂蒙精神要借助鲜活生动的载体,所谓载体主要是指英模群体和个体,利用好沂蒙精神催生出来的时代典型,大力宣传,必增强精神品质的感染力、感动力。比如,临沂几家媒体到全军采访优秀沂蒙军人,就是很好的方式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公方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