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这片热土上.沂蒙军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军的进攻,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而且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形成和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这一伟大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继承发展,发扬光大,激励着广大沂蒙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一、沂蒙精神形成的历史基础

精神是从历史中产生的。沂蒙精神,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的。沂蒙,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近蒙军民用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沂蒙是一片血染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沂蒙人民在中国革命史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一)沂蒙精神形成的主体

沂蒙精神形成的主体是什么呢?当然,沂蒙人民是主要的,但还应包括沂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驻沂蒙地区的人民军队(抗战时期的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等,特别是在沂蒙山区牺牲的英烈他们体现的革命精神,也应是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形成的主体应该是党领导下的沂蒙军民,他们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转就和形成了伟大沂蒙精神,沂蒙人民在形成沂蒙精神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著名的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抗日第一村”等。沂蒙精神,不仅仅是人民群众精神,它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群体精神。

(二)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时间

关于沂蒙精神形成的时间,我看一些有关沂蒙革命历史资料,认为沂蒙精神形成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1.沂蒙精神萌芽于建党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沂蒙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3.继承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沂蒙军民在长期艰苦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继承发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

沂蒙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两战圣地,红色沂蒙),这是基础和关键;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是继承发展;改革开放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形成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三)沂蒙精神形成发展的地域和空间

任何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地域和空间。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在其特定空间形成的。沂蒙精神形成于沂蒙山区。它是沂蒙山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沂蒙山区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历史上的沂蒙,除包括山东省临沂市的三区九县外,还有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潍坊地区的临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枣庄市中区、峰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部分,江苏省连云港市、邳州、新沂、赣榆、东海等县市的一部分地区等。它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否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做出过贡献呢?当然,沂蒙精神的形成发展主要是在以临沂为中心的沂蒙山区。

二、沂蒙精神总结的主要依据

总结和提炼沂蒙精神,一是为了铭记沂蒙革命历史,不忘初心;二是为了传承历史,弘扬沂蒙精神,更好地指导现实。所以,沂蒙精神要从沂蒙革命历史中进行提炼,符合历史,要有历史感。同时,也不能为了总结历史而总结历史,要对现实有指导和借鉴意义,要有可传承性。二者要统筹兼顾,不可偏废。

(一)沂蒙精神的总结要有自己的特点

特点是事物的特质,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不同点。所以,沂蒙精神的总结,要有自己的特点,要与其他精神有所区别。当然,也有共同点,因为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但要找出自己家情 的特质。

神 古田会议精神的特质是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长征精神的特

质是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困苦;延安精神的特质是艰苦奋斗;西柏坡精神的特质是“两个务必”。所以,沂蒙精神也要有自己的特质,要有自己的特点。

(二)沂蒙精神的总结要有历史依据

沂蒙精神形成的本体是沂蒙革命的历史。沂蒙革命史是沂蒙精神形成的母体和来源。物质决定精神,历史形成、体现精神。论从史出,要从沂蒙革命的历史中总结和提炼沂蒙精神。所以,沂蒙精神的提炼和概括要完全符合沂蒙的革命历史,不能脱离沂蒙革命的历史这一本体。

(三)沂蒙精神总结的权威依据

精神的总结,除了论从史出,从历史找依据,要有自己的特点外,还要有权威的理论依据,它不是凭空想象的。这些理论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这些理论依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当事人的回顾和总结。那些当年沂蒙山区革命斗争的领导者、参加者,他们是历史的亲身经历者。他们都有一些回忆和总结评价,如罗荣桓、陈毅、粟裕等领导人的回忆和评价对我们总结提炼沂蒙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是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评价。党的主要领导人是代表党中央讲话和评价的,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毛泽东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曾高度评价渊子崖村自卫战是“村自卫战的模范”。改革开放新时期,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到过临沂,对沂蒙山革命建设和沂蒙精神都有题词和评价:

1992年7月28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临沂时题词: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

1999年1月,胡锦涛同志到临沂视察时的讲话;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临沂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创立了光辉的业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沂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把发扬革命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沂蒙精神。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这些,都为我们总结、提炼和研究沂蒙精神提供了权威的理论依据。我们要根据历史基础和权威的理论依据,进行沂蒙精神的总结和提炼。当然,还要广泛吸纳各界关于沂蒙精神研究的成果。

三、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

山东省委和临沂市委、市政府都对总结提炼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对沂蒙精神形成比较成熟的内涵。现在看到有两种提法:

一是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二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第一种沂蒙精神的提法,比较简明易记,16字。但爱党爱军,是从沂蒙山人民的角度总结的,是人民精神。沂蒙精神主体是人民精神,但不局限于人民精神。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缺少历史感,应该是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无私奉献,这个词虽然是新时期的词,但它确实反映了沂蒙山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奉献精神。爱党爱军,无私奉献,高度概括了沂蒙精神作为人民精神深刻内涵和代表性。该精神的主体明确,是沂蒙山人民。

第二种沂蒙精神的提法,后16个字与第一种精神提法是一样的。前16个字: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一是精神提法的主体不明确,吃苦耐劳精神的主体似是沂蒙人民群众;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精神的主体似是人民军队;永不服输精神的主体是谁?不明确。二是有些提法不科学,如永不服输,什么时候输了,是党、军队、人民谁不服输?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三是特点不鲜明,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提法,放在哪种精神里都可以,没有沂蒙精神的特点。四是这种精神的提法,字数太多,不便于记忆。

在沂蒙精神中,爱党爱军精神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它反映了沂蒙人民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觉悟。在革命战争中,沂蒙人民亲身感受到了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人民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逐步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拥护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前,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沂蒙山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特质。它体现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军民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31000多人献出了生命和鲜血,为革命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在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天动地。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沂蒙人民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军 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群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正是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

爱党爱军、无私奉献,是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以沂蒙山人民为主体的沂蒙精神核心和特质。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继承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发扬光大。

沂蒙精神,除了体现以人民为主体的精神,还应包括党领导的在沂蒙这块红色土地战斗过的共产党员和人民军队指战员的精神,特别是在沂蒙山区牺牲的那些著名烈士和英雄群体所体现出来的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沂蒙精神,还应与时俱进,包括和体现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沂蒙精神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发展提升,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沂蒙精神与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一样,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如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中指出的: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铭记革命历史,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作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全军首席军史专家 姜廷玉